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 2011-03-16    作者:唐金权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3-16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妥善处理中国与美国的安全问题 

处理好中美之间的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也是中美矛盾产生的最主要原因。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1982年2月,邓小平接受《望》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坚持其对台售武的立场,中国“没有回旋的余地”;“实在不行,关系就倒退吧”;“那有什么了不起”;“我看中华民族还是存在的”。[8]5月8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副总统布什时明确表示:“中美之间的中心问题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它是检验中美关系稳固性的准则。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可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邓小平再次说明了中国政府的底线,那就是“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力争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我们不能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他还指出:美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但这要在实际行动上表现出来,首先是在售台武器问题上表现出来,因为这不仅牵扯十亿人民的感情,而且是侵犯中国主权、阻挠中国和平统一的问题。[3](pp.822~823)邓小平提示美国不要触动台湾问题的底线。1984年4月25日,他在会见美国总统里根时指出:希望里根总统和美国政府认真考虑中国人民的感情,不要做使蒋经国翘尾巴的事情。我们已经做了一切可能做的事情,准备在不放弃主权原则的前提下,允许一个国家有两种制度。[3](p.971)

1989年动乱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制裁。邓小平提醒美国注意不要认为中美合作基础已经发生变化,美国不再需要与中国合作了。1989年5月13日,邓小平会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时说:请告诉美国总统布什,不要因东欧的事情过分兴奋,不要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中国问题和中美关系。否则,很难避免发生摩擦,甚至会导致冲突,这对两国都不利。[9]1989年12月10日,邓小平会见斯考克罗夫特时说: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3](p.1304)

(四)妥善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

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20世纪80年代日本计划扩大军事防御范围,威胁到中国的安全。1983年9月10日,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说:日本现在已经是经济大国,还进一步提出要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但军事大国的含义是什么?日本想在一千海里内承担军事义务,这个性质就变了。[3](p.932)针对日本政界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的问题,1982年11月9日,邓小平在会见日中友协代表团时指出:复活军国主义在日本恐怕更大的问题是教育后代问题,是通过教育把后代引往哪个方向的问题。教科书问题实际上有军国主义的影子在作怪。[3](p.867)

南北朝鲜冲突是中国安全的隐患。邓小平主张寻求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1987年5月22日,邓小平会见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金日成时说:你们解决同南朝鲜的关系问题,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关键都是我们自己要发展,自己要搞好。总有一天,要体现出我们的社会制度确实优于他们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要超过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现在世界总的局势表明,各个争端问题都不能用军事力量来解决。[3](p.1190)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主张采取相互让步、“一揽子解决”的办法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所谓“一揽子解决”,就是将几段边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从1981年12月起,中印就边界问题进行会谈,但印度不愿考虑中方的合理主张,只要求中方单方面让步。1985年以前的6轮中印边界问题会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1987年2月20日,印度政府不顾中方的强烈抗议,在其非法占据的中国领土上成立“阿鲁纳恰尔邦”。4月20日,邓小平会见印度共产党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时说: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只能合情合理地“一揽子解决”,就是东西段“一揽子解决”。如果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讲“一揽子解决”就是照顾到对方。中国照顾到印度,印度照顾到中国。[3](p.1181)1988年12月19~23日,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应邀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中印关系实现了正常化。随后公布的《中印联合公报》,双方就如何解决两国间的边界问题确定了原则,并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双方“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问题”,双方同意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在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积极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合情合理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和条件”。[10]

20世纪70年代后期,越南不断制造中越边境事端,严重威胁西南边疆的安全,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邓小平认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胜利  际反霸斗争,已经起了重大的作用,将来还会起作用。”[1](p.247)

只有消除对中国的“妖魔化”宣传,才能树立和平形象。邓小平力图消除一些亚洲国家对中国的误会:即认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威胁是中国。邓小平指出,消除这样的错误观点,也许还要时间,但时间将证明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3](p.1057)邓小平还反驳了说中国“好战”的诬蔑,阐述了中国以和为贵、和平至上的思想。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中,最为敏感的是南沙群岛问题。邓小平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方案。1988年4月16日,邓小平会见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时指出:“我经过多年考虑,认为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可在承认中国主权条件下,各方都不派部队,共同开发。那些地方岛屿很小,住不了人,不长粮食,无非有一些石油资源。有关近邻国家可以组成公司,共同勘察、开发。”[4](p.292)对于钓鱼岛问题,邓小平也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邓小平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把它放一下,也许下一代人比我们更聪明些,会找到实际解决的办法。当时我脑子里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不涉及两国的主权争议,共同开发。共同开发的无非是那个岛屿附近的海底石油之类,可以合资经营嘛,共同得利嘛。”[2](p.87)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陈云研究述评
    2. 20世纪80年代“第三梯队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3. 再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 再论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
    6.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7.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8.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9.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10.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