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抓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从来都是同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邓小平领导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首先是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开始的。正是在他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逐步提出并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得党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十二大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也明确了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以此为指导,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自身建设经验。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只有共产党才有资格、有能力来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强调不仅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而且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他认为,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钻研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渐成为经济建设的内行;要求广大干部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即学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学管理知识,要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正是在邓小平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党在领导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中,始终注意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紧密联系起来,把学习业务和提高本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发展毛泽东思想
我们党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领导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中,邓小平最重大的理论贡献,就是既坚持了毛泽东思想,又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一方面.他强调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反对歪曲和割裂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提出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重新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认为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丢了就会否定我们党的历史,老工人通不过、贫下中农通不过、广大干部通不过,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发展毛泽东思想,逐步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党要管党,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党要管党,关键是要从严治党。针对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不仅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方针,而且强调从严治党仅仅靠教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严肃党的纪律,坚决清除那些败坏党和人民事业的腐败分子,加大了党要管党的力度。
党要管党,重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此,邓小平提出了“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的目标,强调党的自身建设也要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要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通过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性,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来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要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依靠制度作保障。对这个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成功推进,是我们党能够健康发展、充满活力的可靠保证。
(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干部队伍的素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为适应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需要,邓小平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废除了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强调要按照“四化”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认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总之,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也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抓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六)必须自始至终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
党风反映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在拨乱反正之初就严重存在。那时是因为受到十年“文革”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干部特殊化、脱离群众、思想僵化等现象;到了全面改革开放以后.党的作风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铺张浪费、贪污腐败等新的不正之风。这些不正之风不仅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也严重阻碍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邓小平认为,在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新环境、新条件下,腐败问题来势很猛,成为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突出问题。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惩治腐败决不能手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当中。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总结了党风建设的经验教训,认为惩治腐败乃是“当务之急”,“要雷厉风行地抓”。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历史的经验,值得记取。
(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党内确实出现过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思想政治工作也受到极大的削弱。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批评过这种错误倾向,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早就提出了,“不过就全国来看,至今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全党没有认真重视。”事实证明,“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他提出今后“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他总结了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认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精神文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击经济犯罪等方面,出现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情况。为此,他反复告诫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要注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八)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既要敢于和善于在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和善于在自身建设中不断改革创新。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后。党承担着领导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在自身建设中也必须充满改革创新精神。邓小平反复倡导这种精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努力解决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他特别强调.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包括改善党的组织状况、思想状况、作风状况和领导方法等,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的监督机制,摸索制度建党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总之,他认为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才能够永葆青春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遵照邓小平的要求,以这种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自身建设,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走在时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