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性缺水,难题咋解?
“关键就是多修水利设施,留住水存住水”
“三小”工程必不可少,但因其调蓄能力有限,不能抵御持续干旱。贵州省兴仁县副县长杨正志认为,贵州水利建设应多修建一些大中型水库,辅之以“三小”工程,留住蓄住更多的雨水,真正形成大、中、小、微相结合的水利基础设施。
兴仁县共有50余座小型水库,大都修建于70年代,其中一半是病险水库。因此雨季都不敢多蓄水,生怕造成溃坝危险,以至于在应对这次旱灾中,许多水库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杨正志说,由于县财政困难,水利投入严重不足,要抗击特大旱灾,起码还得修50多座水库。
在旱情严重的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因为去年对松官、许家屯两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并自筹资金6200多万元新建哮天龙水库,这次特大旱灾中,盘县县城18万人饮水没有受到影响,农民生产生活有序进行。当地农民乐着说:“政府等于白白赚了一个水库,不然旱灾造成的损失也够修一个水库了。”
西部大开发10年,贵州投入198亿元,建设了一大批水利项目。2006年至2009年通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增解决了7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但受自然条件限制,贵州省工程性缺水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建成的1.78万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常常天干塘库干,抗旱能力不强。
“解决工程性缺水,关键就是多修水利设施,留住水存住水。”贵州省省长林树森说,要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统筹解决好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和其他用水问题。贵州水利有关负责人说,今后贵州应当从只注重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向提高水源工程调蓄能力、建设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转变,从只注重地表水利用向统筹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转变,蓄住“天上水”、留住“地表水”、利用好“地下水”。
据了解,贵州先后启动了以中型水库建设为内容的“滋黔”一期工程、黔中水利大型枢纽工程等项目建设。其中,黔中水利工程是贵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80亿元,工程建成后将保证有300多万人口的贵阳市20年内的用水需求,解决沿途5个县城、36个乡镇供水及40多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记者 龚金星 汪志球)
云南农村水利设施薄弱 —— 幸福水如何到田间?
坝子里流水淙淙,坝子外“靠天吃饭”
4月1日,地处乌蒙山的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天阴得厉害,但行走山间,到处仍是焦渴的土地。
娜姑坝子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有排有灌的沟渠内流水淙淙,田里的小春豌豆长势丰茂。镇党委书记刘科兵介绍说,由于有了海河水利工程,坝子里两万多亩地年年旱涝保收。靠着这片地,坝区的4.7万群众生活殷实。
说起海河水利工程,还有一段典故。清朝时,这片坝子叫干海子,当地花了64年工夫,开山凿壁打出落水洞,将以礼河水引入坝区,从此干海子成为娜姑(彝语,意为肥沃的土地)。后来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坝子排水不畅,肥沃的土地成了“水浸地”,群众饱受洪涝之苦。直到1992年,海河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娜姑坝子才不用看老天脸色吃饭。
在坝子里的石咀村,支书李文高告诉记者,村里去年人均收入2710元,比山区高出1000多元,全镇的人均收入也才不到2000元。“这都是有了水呀,水利是山区农业的命根子。”李文高总结说。
云南省94%的面积是山区、半山区,这次百年一遇的大旱,暴露出农村水利设施的薄弱。在娜姑镇,尽管坝子里郁郁葱葱,但一到了山脚,田地里的绿色就迅速减少;再到了山头,更是丰歉两重天。刘科兵说,半山腰的村庄,靠提灌还能部分解决水的问题,但居住更高的5个村委会,就只能靠天吃饭了。
“大工程抗大旱,小工程抗小旱”,大中小并举利用水资源
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水务局局长余春干水利工作21年。他认为,云南的水利工程要大中小并举、大力扶持“五小水利”(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水库、小泵站)、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
“‘大工程抗大旱,小工程抗小旱’,大中小并举才能综合匹配利用水资源,光有大工程水到不了山间地头。”余春解释说,云南山多民穷,水利建设单位投资差不多是平原地区的3倍。“五小水利”工程单靠地方财政,难以解决。
记者在灾区采访时,干部群众对直接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五小水利”工程呼声很高。云南省也顺势应时,大力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今年把“五小水利”工程的冬季任务调整到春季来进行,集中建成35万件以上,争取大部分工程在雨季前发挥效益。今后3年,云南省准备争取国家资金5亿元、省级筹集5亿元、州市和县级各筹集5亿元共20亿元,再组织实施1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
余春还提到,石林县地下水资源有3. 95亿立方米,占到总量的53%,县里准备开发地下水,旱季时汲取地下水解渴,雨季时再补足地下水,将地表上下的水综合用好、用活。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也介绍,云南有11万平方公里的岩溶地区,地表水留不住,但地下水储水丰富,包括地下暗河、地下湖泊等。李连举说,云南对地下水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省国土厅和水利厅正在联合编制方案,预计明年综合利用地下水会有初步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