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
一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乾坤之作——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发布时间: 2012-05-09    作者:李捷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2012-01-09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深邃思考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深刻阐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命运开始,以精辟分析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结束,通篇贯穿了他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从而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跨世纪的历史课题。

  当时,随着苏东剧变,“社会主义终结论”甚嚣尘上。历史再次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第六部分,仅用简短的三段文字(不足500),对此作了精辟分析,表达了一位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仅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反复思考和真知灼见,而且表达了他对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独到见解。他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马克思主义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他还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这句话蕴含着朴素的真理。一方面,坚信实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具有超过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另一方面,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当做僵化的教条。这就是邓小平的追求与信念。

  正是凭着这种追求与信念,邓小平义无反顾地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义无反顾地带领中国人民闯过了改革开放的道道难关,义无反顾地指引中国人民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深远影响以及这篇不朽之作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勃勃生机。这篇讲话发表的当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过23938亿元。如今,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1564亿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是了不起的历史跨越,这是了不起的发展奇迹。

  在巨大的成就面前,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了,我们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嘱托的铭记和遵循:“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既充满了光明和希望,也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风险。在南方谈话和邓小平身上所体现的永不自满、永不懈怠、锐意改革的精神,不惧风险、沉着冷静、敏锐机智的精神,果敢智慧、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勇于担当、不避艰险、勇攀高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摘自《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1期,全文约12000)

    1. 章舜粤 何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
    2. 中国国家制度型构与“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基础
    3. 刘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创价值
    4. 刘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研究述评
    5. 潘娜: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逻辑与时代特征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索
    9. 春风一拂千山绿——读《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记录人的记述》
    10.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