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民主建设史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发布时间: 2010-02-03    作者:初 阳    来源:人民网 2010-02-03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最根本的就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个道路要点可以概括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否始终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下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统一起来,不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模式,在坚持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进程中,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想和为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不断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有三点基本经验值得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

  一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不能脱离中国经济建设这个最大的政治问题,发展狭义的政治民主。狭义的政治民主建设要围绕中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展开,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干扰和妨害这个中心。

  邓小平理论包含一种独特的政治视角,就是把凡是关涉人民根本利益和最大利益的问题,都作为政治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在狭义的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建设,从一开始党和政府就没有把它仅仅看成是经济领域的事情,而是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伟大创新实践。邓小平对此讲得最清楚:“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就我们国内来说,什么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在邓小平看来,“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作为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中国的经济建设就不是仅仅限于社会经济人与物质财富打交道的生产和分配等行为,而是党和政府需要动员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集中精力做好的头等大事。邓小平理论这种独特的政治视角,对于正确定位中国经济建设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具有指导性。既然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是经济建设,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就不能脱离这个最大的政治问题另搞一套。我们不能把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割裂开来,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开展民主政治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满足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变革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实际遵循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即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出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对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什么变革要求,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就要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满足这些要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30年的实践也证明,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主题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多元需求,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非常重要的一条成功经验。1989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也相应地确定为“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主攻方向也随之作了调整。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强调了六个方面:一是保持宏观政治稳定,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二是加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建立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是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创新,建立法治政府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制的需要。五是推进和扩大村民自治和城镇社区自治,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使基层民众真正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六是加强人权保障和司法保护,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民充分享有法制保护的权利和自由,使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全面的改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推进。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揭示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拓展了人们对于发展内涵的认识。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而且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统筹均衡发展,是持久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囊括了中国发展的基本要义,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从科学发展观出发,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这个经济建设是符合科学发展的经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既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又要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法治意识和人权观念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不断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民主权利实现的需求和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提高。一个稳定和优化的政治体制在能够满足人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制度创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的各种需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与这种不断增长的、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的需求和积极性相适应,使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既服务于人民政治参与的需要又对人民的政治参与进行制度规范,实现人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做到“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并且在以下方面,也应该有所突破:一是加强党的执政制度法制化建设,把党的执政制度作为中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用法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制度如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性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样,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法制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加强人权保障法制体系的建设。加快制定《最低社会生活保障法》、《医疗救治和救助法》、《公共环境保护法》、《住宅保障法》等项法律法规,落实和完善《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教育法》、《选举法》、《立法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公民相关权利的法制保障。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必将在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发展到新的更高的阶段。

    1. 民主政治建设的浙江经验
    2. 中国道路:扎根本土的民主政治最可靠
    3. 周小毛:理性妥协与协商民主
    4. 建国初期民主党派监督价值探析
    5.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与探索
    6. 确立民主政治的中国坐标
    7. 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8. 党国英:合理的产权制度是民主政治根基之一
    9. 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应有顶层设计
    10. 民主政治的困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