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研究相关文档
上海:和谐平安迎世博
发布时间: 2010-01-22    作者:赵达 任生心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1-22
  字体:(     ) 关闭窗口

远眺正在建设中的世博园。新华社记者 张明摄

  1月2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为迎接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国际活动的举办,上海市近年来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围绕确保世博会安全、顺利举办的目标,作了大量具有成效和特色的基础性工作,向世界展示了平安、稳定、和谐的良好形象。

  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综治委主任吴志明对记者表示,2009年以来,上海市政法系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市委的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带来的社会稳定压力,全面履行政法职能,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世博会筹办的有序推进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大调解成为城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东方电视台一档谈话节目“新老娘舅”热播上海滩。节目每天邀请一对有矛盾的当事人步入演播室,主持人和一位“老娘舅”——来自社区的人民调解员,现场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有事体,找老娘舅”,在上海市民中盛传开来。

  目前,申城共有3万余名人民调解员,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8000余名。上海市司法局副书记李和平介绍说,“这些人民调解组织在遍布全市18个区县223个司法所指导下,4年来,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超过53万件,不但节约了大量司法成本,还更好地增进了社会和谐。”

  为完善大调解体系建设,上海开展了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及物业管理纠纷委托人民调解的试点工作,组建91个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在涉及未成年人、妇女、医疗事故等矛盾纠纷时,发挥工、青、妇等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合力化解专业性强的矛盾纠纷。

  全市所有法院都设立了人民调解室,每个区县法院都建有一个1500平方米以上的诉调对接中心,并成立一支资深退休法官为主体的调解员队伍,入住诉调中心开展工作。这些措施促进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

  上海市还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等方式,让广大律师主动走进社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真正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法律顾问”。目前,全市已有近200家律师事务所与90多个街道及30多个镇签约,定期定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动拆迁纠纷、债务纠纷等法律咨询和服务。

  2009年,全市共化解16万余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7%以上。以司法所为平台,社会和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全方位、全覆盖的基层大调解体系成为促进申城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实现从“治理”到“服务”的跨越

  进入2010年,自强、新航、阳光这三家成立于同一天的专业社工团体即将迎来它们6周岁的生日。作为上海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政法系统牵头成立的这三家社团面向全市的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和社区青少年进行服务及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昱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三大社团的组建,打造了国内第一批规模较大、强调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在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路线图上,插上了一支鲜艳的路标。

  除在体制上增设市、区两级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机构外,上海市还开全国之先河,在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管理工作中运用经济杠杆原理,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从原先依靠街道、居委会干部的传统工作模式,改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社团自主运行的方式,建设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队伍。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上海的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已从初创期的“蹒跚学步”,逐渐走出一条社会化运作、自主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的新路子。目前,这三家社团共拥有社工1430名,其中具有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的占57.3%,在区县一级建立了77个社工站,在街镇建立了568个工作点。

  自成立以来,三个社团开展个案服务超过35万人次,帮助犯罪多发、易发人群建立自信、远离犯罪,协助政府基本摸清了全市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和社区青少年的底数。在上海市综治办副主任乐伟中看来,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上填补了空白,真正实现了从“治理”到“管理”,从“管理”到“服务”的跨越。“这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的进步和提高。”

推动公正廉洁执法

让执法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够不够?对民警的工作满不满意?现在,上海市静安区的居民可以向对应的民警投上“好评”或“差评”。2009年起,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推出“民警外部考评制度”,引入了社会评价体系,将公安工作的评判权交给了与之关系最密切的社区群众,促进了民警和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

  在日益开放、透明、信息化的执法环境下,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关键在于提升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上海市政法机关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以执法为民的宗旨、透明公开的程序和规范严谨的制度,来确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2008年4月,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首次通过网络直播审理了一起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时,诉讼当事人和民众通过网络视频目睹了整个庭审过程。据上海高院院长应勇介绍,为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充分保障民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上海法院已实现庭审数字电视、网络直播的制度化、常态化。截至目前,共有195件案件进行了直播,点击率达900余万次。庭审直播增强了民众的参与度,减少了法院庭审的神秘感。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为解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防止“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罪代罚”,上海市检察机关在全国首创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工作平台,将各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罚情况信息,通过网络与检察机关联结,实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网上衔接信息共享。上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余啸波告诉记者,仅去年检察机关就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督促和建议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3件81人,公安机关全部立案,信息共享平台成效逐步显现。

  司法权威是国家权威的重要体现,维护司法公正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上海市政法委书记吴志明表示,“要用公开促公正,用公正树公信,用公信赢权威。最大限度地让执法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 全面从严治党要有新作为
    3. 实现“四个新作为”,需加快创新转型
    4. 奋力实现“四个新作为”
    5.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
    6. 1950~1966年上海市居民零星自建住房研究*
    7. 制度性改革,必须依靠系统集成
    8. 架设传统文化通向现代的阶梯
    9. 以开放引领上海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
    10. 改革创新引领,化解刚性约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