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思潮发展史
世博下的“蛋”——观众眼中的世博理念
发布时间: 2010-07-10    作者:吴宇 汤丽蓉 陈晨    来源:半月谈 2010-07-1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世博很精彩,你们来了吗?”伴随强大宣传攻势的上海世博会开幕两月,人气越来越旺,挥舞着小旗的旅游团队不断为世博园区送来汹涌人潮,单日观众人次屡屡突破50万。但正如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所说,世博会不是一个旅游项目,追求的不是热热闹闹的场面,普通观众的兴趣点以及对世博理念的正确理解,直接关系到世博会长远价值的实现。在“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传统世博理念中,理解是第一位的。而上海世博会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所展示的人类为推进城市文明,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做出的种种努力,有多少能为普通观众所理解?作为科学理念的播种机,上海世博会最终将播下怎样的种子?(《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7期)

资料图片: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三维动画图

环保:多角度的收获

“这个装置展示的是水资源的珍贵性。”在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城市地球馆”,一位女大学生内行地向朋友介绍一座造型很酷的环保主题装置。她的朋友禁不住称赞:“用这个宣传环保真有创意!”在城市地球馆的核心展厅,一个硕大无朋的投影地球缓缓转动,所展示的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触目惊心,许多人在黑暗中驻足观看,陷入沉思。

其实,不仅是环保主题展馆,环保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上海世博会的每一个角落。观众看到的各种文字、影像、装置传达的环保信息,直观而清晰,如蒙特利尔案例馆展示的“环保亦酷”活动,将艺术与环保融为一体。观众们用身体感受到的各种环保设施带来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世博园区内提供的直饮沙滤水,使许多观众不再携带高耗能的瓶装水;贯穿园区的世博轴,不仅为观众带来遮阴清凉,更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园区内各种交通工具大多使用低碳能源,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将观众送往四面八方。

“低碳,低碳,还是低碳!”在世博会新闻中心,一位记者在谈到自己的报道选题时笑着说。这也难怪,低碳环保是上海世博会最突出的理念之一。主办方为此出台了《低碳世博总体方案》,以全面实践低碳式发展、充分展示低碳成果、广泛传播低碳理念为目标,将世博园区打造为一个低碳环保的宣传阵地。

在丹麦馆内,一条盘旋上下的自行车道、免费使用的时尚自行车装备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苦笑说,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进了世博园,却哪里也不去,就在这里骑了一天的自行车!低碳出行的理念,就这样悄然渗入人们的心灵,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普通观众是被世博低碳环保的氛围所同化的话,一些特殊的观众则是主动来寻求城市发展的环保解决方案的。据报道,国内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均来到世博园参观,他们流连时间最长的,恰恰是多少被普通观众忽视的城市案例馆展区。在那里,他们希望能取到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环保真经。

    1. 努力用好世博会这个大舞台
    2. 中国眼中的世博与世界眼中的中国
    3. 世博:让世界越来越了解中国的“面子“ 问题
    4. 世博会背后的中国国家形象
    5. 1982年中国重返世博会 揭秘新中国参会历程
    6. 能够“组织起来”是中国的比较优势
    7.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外交
    8. 中国驻德使馆举行世博会招待会
    9. 上海:和谐平安迎世博
    10. 中国的机遇 全球的盛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