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基本模式,是“军队提需求,政府抓落实,主管部门管协调”的单向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是任务单一,落实不力,协调困难。在创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转变国防经济的发展模式,应当成为当前国防经济建设和发展最迫切的课题。
推进资源多元化
当前,要积极培养国防经济可以依托的经济实体,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明确产业政策导向,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等措施,切实解决国防动员可以依托的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集团发展问题。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积极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安全相关经济部门的国际竞争力,确定适当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国有持股比例。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及国内市场经济充分发育、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非军工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断谋求创新和提高本行业内的竞争力。这种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内在要求,又促使企业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得到进步,并最终形成地方技术领先于军事技术的局面。非军事性质的企业,依靠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市场占有能力,在国防经济资源市场配置大环境中,它们在国防经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军民兼容通用化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基础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工艺以及管理方式,是相同或者是相近的,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应当是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和转移的。在工业生产中,不仅许多产品,如电子设备、运输飞机、卡车和船舶等,既可军需又可民用,而且军需和民用的专项产品中的许多先进技术,还可以互相“溢流”。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重合,技术的通用性也越来越强。
从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情况来看,目前有许多方面还处在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状态,融合度不高,国防建设总体上还是在经济建设的“体外循环”,地方发达的经济实体还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国防建设中。因此统筹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的重大战略举措:如加快制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规划,从规划层面上推动协调发展;加快制定军民两用技术标准,从技术层面上推动协调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从政策层面上推动协调发展。
军品生产体系多边化
从国家经济调控的角度上讲,国防经济的建设目标是增强国民经济体系的军民结合程度,重点是经济基础转换的速度、规模和效益。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国防经济资源的区域内外的协作配套,使更多更广泛的经济实体参与国防经济活动。如一艘核潜艇的研制过程,协作配套企业可达3000多家。
对于具体的工业企业,我们借用工业生产领域的军民兼容柔性生产系统(FPS)概念(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和处理,尽可能地发挥企业现有生产设备和条件潜力,以最少的资金占用与消耗,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与灵活性),在追求工业生产过程军民通用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生产过程的柔性程度,降低战时的转换成本。
此外,还应推进国防经济管理法制化。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法制。国防经济管理手段从主要依靠行政方式转为以法制为主兼用经济和行政手段,这是一场管理方式的革命。人力、物资、设施和服务产品的征用或动员行为,受法律和市场规则制约。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