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
金一南:军民融合最终的要求是一场军事变革
发布时间: 2010-03-08    作者:    来源:解放军报 2010-03-08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在这次两会上,军民融合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为此,记者利用两会休息间隙,就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军民融合专门采访了军队政协委员、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副主任金一南教授。

  记者:这次两会上,国防投入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现在又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话题。有观点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军民融合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金一南:参加今年的两会,对此感受颇深。我们当前正处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提倡效率,要把钱花出质量来,少花钱多办事。从国防和军队建设来讲,就是花了钱以后,能实现部队战斗力的提高。现在,我们的国防投入增幅在减速,而我们又面临多种安全威胁,还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在这种情况之下,有限的经费怎样满足部队建设的需要,怎样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记者:推进军民融合,包括加强军地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共享,等等。这样做,就可以少花钱、多办事,有效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效益。

  金一南:是这个意思。比如说,我国高铁的建设不是国防投入,那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重头戏。但高铁铺设成功之后,火车的提速,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旅客,也方便了部队的远程机动,方便了部队遂行各种任务。前两年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我们都借助了地方建设和发展的成果,借助了地方的科技成果。再比如,依托地方国民教育,我们吸收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减轻了部队科学文化教育的压力,等等。所以说,军民融合不是权宜之计,它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军队完全可以卸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完全没有必要把从小孩上幼儿园到家属就业,到离退休干部的安置都管起来。我们过去说军队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社会,这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向是不相符合的。解决好这个问题,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就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那样,就可以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记者:这样一来,必然会带来许多变化,包括思想的变化、理念的变化、行为方式的变化,等等。

  金一南:军民融合对加速国防和军队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行军民融合,能由地方承担的就让地方承担,能共享地方资源的就共享地方资源。如此一来,军队就可以集中精力抓训练与作战,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天面临的任务,绝不单单是军民融合的问题,沿着这个道路走下去的话,它最终的要求是一场军事变革。包括建设思路,实施方法等等,都要做很大的调整。这场军事变革,将是对传统军事观念的一次根本嬗变。

  记者:军民融合,应该是一个军地双赢的战略。

  金一南:这是毫无疑问的。部队要集中精力搞好军队和国防建设,为祖国和人民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这样,人民群众才能一门心思搞建设。同时,军队的许多成果也可以为地方所用,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1. 呵护民族精神 保障国家安全
    2. 一部散文式的中国革命史诗 —读《苦难辉煌》
    3. 信仰的力量——访《苦难辉煌》作者金一南
    4. 军民融合战略的历史演进及内在逻辑
    5. 战略规划: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高端引擎
    6.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立法经验与启示
    7. 军民融合的关键在于机制融合
    8. 实现军民融合要率先实现“思想”融合
    9. 军民融合:新时期国防经济理论创新
    10. 军民融合:新军事变革的中国道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