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信息化主导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是针对我军建设阶段性特征提出来的。我军正处在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我们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主要国家军队近两百年的机械化建设历程,又要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机遇谋求跨越式发展,尽快缩短与世界强国军队建设水平的差距,必须向信息化聚焦,加快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式、嵌入式发展,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和推动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实现军队建设新的跨越。
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战斗力建设发展的时代课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对军队战斗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遵循军队战斗力建设的基本规律,认清科学技术对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决定性作用,围绕构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体系,从作战理论研究、武器装备发展、组织结构调整、军事人才培养、部队军事训练和政策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着力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揭示了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本质要求。必须推动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向纵深发展,具备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和应对武装冲突的能力;必须统一军队各领域各系统建设标准和政策依据,整合战略资源,打破融合壁垒,加快我军联合作战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体系对抗能力。必须使新质战斗力建设突出出来,积极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提高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
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为军队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制约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仍很突出。要以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带动联合训练和保障体制改革,以作战力量结构优化带动作战支援和勤务保障力量科学组合,以人力资源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带动政策制度创新,协调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和战略管理科学化。
新时期,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着力解决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提出“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两件迫切要做的事情,初步建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成功实现“两弹一星”等重大战略工程,军队逐步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为奠定我国大国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变化了的世界形势,强调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果断实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提出“军队要忍耐”的战略思想,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跨世纪年代,江泽民同志敏锐洞察国际战略形势和战争形态的变化,强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构想和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军队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把根据经济发展加大国防投入作为国家重要政策取向,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条件和科学的理论指导。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不能断流,不能间歇,必须循序渐进,递进发展,在螺旋式上升中求得飞跃。“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我们要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积极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认真搞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总体目标、发展步骤、建设任务、资源配置之间的衔接协调,使富国和强军两大战略任务在源头上有机结合起来,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以军队建设成就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以经济发展成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
历久远而不衰,临绝地而再造,逢机遇而勃发。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从站立起来到富裕起来,再到强盛起来,道路异常曲折,前途无限光明。富国与强兵的百年夙愿与伟大理想,必将在新世纪的灿烂光华中展现于世界的东方!
(作者章沁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上将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刘倩、张平、褚国飞、谢德、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