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专家解读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方法论
发布时间: 2017-09-18    作者:鞠立新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9-18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学教授 鞠立新

  党的十九大将在金秋十月召开,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一,既着力当下,又着眼长远。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遵循经济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同时,他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表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科学的顶层设计、战略决策同严密的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判明“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形势;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并制定经济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和大政方针。

  第四,既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又推动世界经济振兴。搞好中国经济的转型和结构升级,必将进一步推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要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之中,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第五,洞悉国内外经济发展新问题,把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部署,抓紧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协同攻关。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酝酿着新突破,网络信息技术同产业技术融合成长的信息网络经济势如破竹,新一代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初显端倪。对此,我们要抓住机会,育壮大新动能。

  (二)我国经济发展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积极主动回应时代的疑惑拷问,把握和引领新时代新变局。五年来,国内外经济瓶颈矛盾凸现,这深切地呼唤着经济改革创新转型,以创新驱动发展替代要素驱动的既有模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一轮高科技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机制创新。正是在回答时代追问、破解时代疑难新问题、引领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许多新判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

  第二,问题导向,以变制变、以新促新。面对国内外经济风云变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其中包括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五大发展新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全面性、系统性和重点论、关键论的有机统一。新时期治国理政和领导经济工作千头万绪,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确定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如,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突出以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突出“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等。

  第四,“新时代——新实践——新理论”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揭示了时代、实践和思想理论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

    1. 在方法论上超越西方民族学
    2. 李潇潇: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3. 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意蕴
    4. 补短板的方法论
    5. 习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思想研究开题
    6. 国外毛泽东研究的“第五次论战”及其方法论效应
    7. 执政治国方法论的新境界
    8.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特征
    9. 刑事诉讼法学缘何缺席方法论之争
    10. 增强人民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