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兵团60年屯垦戍边为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作出了突出贡献
1.在履行“战斗队”职责中,强化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播,促进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新中国60年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兵团人牢牢驻扎在祖国西北边境,“种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成为新疆边防巩固的战略组成部分,与军队和地方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在半个多世纪的戍边实践中,兵团人以自己的戍边行动和突出贡献彰显着爱国主义精神,极大地促进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2.在履行“工作队”职责中,推动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促进了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从“凯歌进新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从帮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今天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兵团选派大量干部到地方工作,并为地方培养大批干部。兵团人在新疆各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在半个多世纪“工作队”的担当中,兵团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新疆的践行者、传播者和推动者。
3.在履行“生产队”职责中,引领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解放初期,新疆依然处在简单的农耕和游牧经济状态,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兵团空前的屯垦开荒使新疆实现了自给有余;兵团的机械化农业推进了新疆的农业机械化;兵团在工交建商各领域的艰苦创业,奠定了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兵团在新疆传播了以先进的生产理念、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为丰富内容的物质文化。
4.在履行“宣传队”职责中,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中华文化的创新、传播和认同。60年屯垦戍边,兵团人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且铸就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兵团人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在新疆各族人民中间广泛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始终站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不断筑牢新疆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建立公共文化场所;创作生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的精神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是新时期屯垦戍边的重大使命
1.促进新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是党和国家赋予兵团的重大使命。兵团组建初期,毛泽东就赋予了兵团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要求兵团发挥稳定新疆的核心作用;20世纪末,江泽民要求兵团做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明确要求兵团正确处理“三大关系”,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
2.新疆特殊的民族分布格局,使兵团成为推动民族文化交融、增进民族文化依存、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主导力量。新疆有50多个民族,仅世居民族就有13个,兵团作为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汉族支援少数民族的重要载体,分布在全疆各地,与各族人民水乳交融,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增强中华文化主导地位等方面,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