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蒋家的历史流变,就要读蒋友柏。要了解台湾30年的变迁,还要读蒋友柏。
蒋介石、蒋经国、蒋孝勇,到了蒋友柏,蒋家在台湾已传承四代。如今的蒋家,在台湾已经宛如平常百姓,再也没有了祖辈权势的荫庇与身份的荣耀。
蒋友柏选择从零开始去开创自己的新天地,而不是享受政治贵族利益的余温。这是蒋友柏的态度,也是蒋氏家族的集体态度。
谁拿走了阿拉丁神灯
1997年1月,蒋友柏陪着妈妈,带着两个弟弟,捧着父亲的骨灰飞往美国旧金山。因为父亲最后交代一个大原则:“(逝世后在台湾做)一个简简单单的追思礼拜,然后火化,把我骨灰带回旧金山。旧金山也是我的根,在那里也给我做个追思礼拜就成了。”
弟弟蒋友青年纪还小,一路上仍伤心地一再追问:“妈妈,你为什么要烧爸爸?”方智怡流着泪说:“青宝,这样我们才能把爸爸带回家啊。”一旁的蒋友柏和友常早已泣不成声。
这时的蒋友柏感觉自己的成长过程,整个就是一个虚幻的梦,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海市蜃楼。小时候的他真的就像拥有一个阿拉丁神灯似的,凡事心想事必成,要什么就有什么,不怕别人办不到,就怕自己想不到,所有拥有的东西都是大精灵送来给他的;他所有的遭遇以及他走过的路,都好像是事先被安排好的。
直到忽然有那么一天,就好像有人把他手上那个神灯拿走了。神灯就这么消失了,大精灵也不再出现,他好像一下子被丢到一个无边无际的沙漠里,所有的东西一下子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果说爷爷蒋经国的去世,使得这个大精灵的威力变弱了,很多事情不再能做到;那么父亲蒋孝勇的骤然离去,无疑是彻底地带走了这个神灯和大精灵。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生活的蒋友柏,生活和精神一同彻底跌落谷底。他要什么有什么的人生已经消失了,逼着尚未成年的他从山顶下山,学会接受没有什么事是“应该”“一定”的。
父亲蒋孝勇的英年早逝,给年少的蒋友柏难以形容的打击。如果父亲不那么早去世,应该会介绍很多人给他认识,应该会给他安排好以后的工作,应该会给他设计好未来的前程……这一切只是如果,父亲蒋孝勇再也不会回到他的身边了。
父亲蒋孝勇的溘然长逝,让20岁的蒋友柏茫然无措,就像大海里航行的一条小船失去了方向,任凭风浪随波逐流。离开台湾“荣总”病房,蒋友柏失魂落魄地回到纽约,却再也没有回到纽约大学的教室。
当母亲方智怡告诉蒋友柏,他们家除了已有的房产,已没有多少存款了。从原先家境殷实到现在几乎一贫如洗,一下子把蒋友柏给惊呆了。说他们家没有钱,不光其他人不相信,连蒋友柏自己也不相信。他们家怎么会没有钱?蒋家怎么可能没有钱?但确确实实他们家没有钱了。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蒋友柏变得不知所措,让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多年后他再回忆起这段难熬的岁月时,心绪仍旧无法平静:“如果你祖父是‘总统’,呼风唤雨,突然间没有了,就算这样没关系,你想,我大学毕业本来我爸要帮我安排个工作,突然间也没有了。一切完了,我的价值是什么,你必须重新找到你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也是很现实的,你必须要让人家有利用的价值,不然你不可能生存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