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政治史
《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
发布时间: 2012-06-08    作者:陆南泉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12-01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  者:陆南泉 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1

【本书简介】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关于苏联何以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走向了亡党亡国之路,是学界乃至整个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予以关注重大问题。在苏联74年的存续期间,经历了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等不同时期。本书第一部分:陆先生的研究有力表明:勃列日涅夫时期虽号称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但整个社会危机四伏,矛盾重重,是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时期。第二部分:围绕陆先生主题论文而举行的两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稿,不同视角的观察和探索。 

【作者简介】
 陆南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60年莫斯科财政学院(现俄罗斯联邦财政大学)研究生毕业,同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等校教授。先后两次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教授。1992年国务院被表彰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撰写、主编的专著有《苏联经济》、《苏联经济简明教程》、《从企业入手一一戈尔巴乔夫的经济体制改革》、《苏联改革大思路》、《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新俄罗斯:政治? 经济? 外交》、《苏联兴亡史论》、《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等。

【目录】

第一部分主题
 前言
 一 勃列日涅夫上台的背景
  1.一帆风顺的仕途
  2.缘何恰巧是勃列日涅夫
  3.赫鲁晓夫留下的残局
 二 调整与探索改革
  1.调整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
  2.积极营造与巩固权力
  3.改革的探索
  4.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三 经济改革停滞不前
  1.经济改革停滞的突出表现
  2.经济改革停滞不前的原因
  3.经济改革停滞的严重后果
 四 政治体制全面倒退
  1.政治体制倒退的突出表现
  2.政治体制倒退的重要原因
  3.政治体制倒退的严重后果
 五 值得思考的几个重要问题
  1.不改革的确是死路一条
  2.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关于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的问题
  4.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
  陆南泉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停滞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闻一勃列日涅夫时期最大的问题是丧失民心
  马龙闪意识形态化与既得利益阶层是改革
  滞后的根本原因
  高放汲取苏联教训,关键是推进政治
  体制改革
  秦晓追问斯大林模式产生的思想基础
  沈志华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 相关链接
  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三代新沙皇 高放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 闻一
  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述评 刘光慧
  评勃列日涅夫时代 [苏联]布尔拉茨基
编后记

    1. 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关于新中国70年历史研究述评
    2. 试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援助
    3. 20世纪50年代苏联历史教学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的传播
    4. 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驻华商务机构撤销问题的历史考察
    5. 一个老兵的援巴亲历记
    6. 戈尔巴乔夫访华纪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