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 2010-06-17    作者:秋 石    来源:《求是》 2010-06-17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开辟出来的政治文明的光明大道,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条充分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意愿和根本利益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放弃。

  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多样性,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一个能够真正反映和有效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政治核心,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团结、凝聚和带领人民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当代中国,既能够最广泛地集中民意,又能够最普遍地发扬民主,从而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的政治力量,惟有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使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民主与科学相统一、个人的正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相统一;使人民的各种愿望、诉求转化为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并进一步转化为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践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有效推进并获得可靠的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发展史证明,中国只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开启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进程。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和社会政治生活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违反法治原则的权力意志和所谓的“民主”,都会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权利与自由造成损害,进而危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缺一不可,三者有机地结合于人民这个行为主体。我们党将执政与为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从根本上建立起了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的关系,从本质上体现了党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因此,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规律和价值目标。按照这个规律办事,不懈追求这个价值目标,就一定能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好、发展好、实现好。

    1. 政治文明建设70年:基本历程与主要经验
    2. 沈春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 两会,政治文明的窗口
    4. 章舜粤 何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
    5. 中国国家制度型构与“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基础
    6. 刘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创价值
    7. 刘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研究述评
    8. 潘娜: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逻辑与时代特征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