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指导下,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为人民民主专政。
同盟军问题是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权,关系革命成败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5]列宁也告诫我们: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同时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16]。毛泽东在对中国国情、阶级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一个“主要法宝”和“基本武器”。在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敌人之后,他着重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基本依靠力量和坚固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毛泽东着重强调,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有一定的革命要求;同时又由于它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它在革命中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它的各个集团分别依附于不同的帝国主义,当中国和某一个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属于其他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因此,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必须利用矛盾,争取和团结大多数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在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最终迎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胜利召开。大革命阶段的初期和中期,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掀起了大革命高潮。但是,由于那时党处于幼年时期,对统一战线的基本问题还没有经验,特别是由于共产国际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遭致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时期(遵义会议前),由于受共产国际和王明“左”倾关门主义的广泛影响,资产阶级基本上被排斥在统一战线之外。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改变了国内阶级关系状况。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有力推动下,结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问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与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从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针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革命两手,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的两手,为战后成立过渡性联合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全面内战爆发后,过渡阶段的多党派合作局面被迫破裂,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成功地开创了第二条反蒋统一战线。在爱国民主力量的广泛支持下,中国共产党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l949年9月21日,迎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早在1947年10月10日,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伊始,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明确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响亮口号。翌年,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胜利发展,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距离夺取全国胜利的目标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在“五一”劳动节口号中明确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17],由此揭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五一口号”发布后,毛泽东亲笔给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写信,广泛征询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的意见。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同他们民主协商筹建新中国的诚意。在致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负责人的信中,毛泽东写道:“在目前形势下……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业已成为必要。”并提议“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本月内发表三党联合声明,以为号召”。为了邀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国是,他接连两次亲笔写信:“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中山先生遗志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18]字里行间充满期望宋庆龄北上的至诚之心。宋庆龄收到信颇为感动,决定从上海前往北平,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前往车站迎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筹备会在北平胜利召开,在会上,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民主人士围绕着新政协召开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关于新中国国旗、国歌、国徽、纪年和首都的确定,更是中国共产党和许多民主人士集体智慧的结晶。
同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胜利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和特邀代表662人。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作用)和两个组织法,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革命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时指出: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精心准备,l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最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最高权利机构,是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在宪法规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l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
[参考文献]
[1][2](3]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95.19,25,596.
[4]彭德怀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l981.183.
[5]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96.323.
[6]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988.718-719.
[7][9][10][11][12][1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91.666,541,610,542,542,544.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91.1476.
[14][1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91.98,1.
[1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95.180.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选[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l9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