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毛泽东思想研究
改革开放30年来对毛泽东思想宣传和学习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 2009-12-11    作者:祝彦邢 江平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12-11
  字体:(     ) 关闭窗口

()

第二阶段:恢复科学面貌的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对其研究、学习和宣传工作不断深化,出现了“毛泽东热”。时间大致从《历史决议》通过后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历史决议》通过后,笼罩在毛泽东思想头上的那顶紧箍咒被打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中央高层都开始推动毛泽东思想朝着科学化方向的研究、学习和宣传。198110月,第一届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在广西桂林召开,几乎同一时间前后,地方上一些省市也纷纷召开了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l982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开展学习毛泽东哲学著作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党的十二大进一步阐述和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为迎接毛泽东诞辰90周年做好了准备。

1983年是毛泽东诞辰90周年,全国各地举行形式各异的纪念活动: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等纷纷召开;各级各类报纸杂志纷纷登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讲话和纪念文章;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编辑出版了毛泽东的一些重要著作,例如《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等;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由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和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家专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刊物《毛泽东思想研究》创刊发行。l983年是恢复科学面貌后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宣传和学习所掀起的第一次高潮。此后,毛泽东思想研究、宣传团体和刊物仍不断成立或创办,影响比较大的如:198610月,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和实践研究会成立;l98712月,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会成立;19892月,《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在湖南出版发行,等等。

随着学术研究机构和刊物的不断涌现,理论界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逐渐深入,毛泽东原著及有关毛泽东生平著作、传记、论著大量出版,有力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学习和普及,从l989年开始全社会出现了一股“毛泽东热”,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达到了一个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这场群众性“毛泽东热”,主要反映在人们对毛泽东论著的重新学习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理性思考以及对有关毛泽东生平、传记、回忆录等书籍的踊跃购买和传读交流等方面。一些有趣的历史画面还是值得回顾一下:例如,(1)四川成都一位退休老工人,发誓余生致力毛泽东像章的收集工作,当时已经珍藏15000枚,并向人们开办了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2)不少高校大学生对毛主席像特别厚爱,相互买些作为纪念品赠送,一些寝室也贴出毛主席像。(3)大小城市蜂拥而起的书摊上,摆满了关于毛泽东的书刊。热潮中最畅销的通俗书籍有《走向神坛的毛泽东》、《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红墙内外》、《毛泽东世家》、《领袖泪》、《掌上千秋》、《毛泽东轶事》等等,影视界在此期间也不甘落后,精心推出了《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其“炮声”震撼全国观众。

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拨乱反正这一段也可以称之为政治上的“毛泽东热”时期,即从反对“两个凡是”发端的真理标准讨论开始到l981年历史决议的通过。只是拨乱反正岁月的“毛泽东热”更多的是发生在政治领域,更多的是高层政治家关注的问题。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毛泽东热”则是发生在社会大众层,其背后原因,大致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几个方面归纳为:(1)官僚主义严重,一些腐败现象逐渐蔓延,少数干部脱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满怀希望的人们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感到很失望,多少产生一些怀念毛泽东时代的情感。正如邓小平尖锐地指出:“这次出这样的乱子,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腐败现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6](2)经济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计划模式,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人们心理的不适应,产生对毛泽东时代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念旧。(3)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经济建设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因而暂时冲淡了对毛泽东的关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一些因素开始显现:一是开放引进的各种社会思潮促使人们与毛泽东时代的状况进行对照;二是开放的闸门打开后,各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碰撞加剧;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不恰当对比使人们的期望值过高,再加上改革中的一些失误,使人们的不满情绪加大;四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尤其是历史决议对毛泽东的公开客观评价,在政治上把毛泽东从“神”还原到了“人”的位置,但在其他方面的内容仍然鲜为人知,这使众多的群众渴望了解毛泽东,想从毛泽东那个时代中为现实的困境找到某种灵丹妙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场源于民间,波及全社会的“毛泽东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即将到来的l993年毛泽东诞辰l00周年学术界研究毛泽东热潮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毛泽东热”也是一个人们深入学习、了解、宣传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过程,尽管背后存在若隐若现的阴影,但是总体上积极意义居多,尤其是这一时期主流媒体对人们学习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和引导是积极有效的,翻一翻当时的人民日报,可以窥见一斑:虽然目前的“毛泽东热,,还只是一种社会心理层次的现象,青年知识分子“寻找毛泽东”的方法也有待改进和提高,但是,这毕竟是一次历史性的契机,只要引导得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和由它决定的中国现代化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将无比辉煌灿烂!

    1. 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2. 20世纪80年代上海青年服务队再研究
    3. 王瑞芳: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4. “外汇券”与中国的外汇管理工作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互动的生成逻辑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透视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体育思想变迁论析
    8. 为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树碑立传
    9.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演进述析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