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评说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 2015-08-15    作者:    来源:光明网 2015-08-15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陈琢
  核心观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厚德载物、爱国报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激励今天的人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宣告日本对外战争的终止。这一刻,注定将被承受巨大战争灾难而终获和平的中华民族及其后代深深牢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对教育和激励广大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精神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就是要有淳厚的德性,要能包容万象,要有团结、宽容、宽厚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气度。面对日军侵华带来的灾难和危机,中华民族迅速团结起来,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内在原因之一,就是蕴含在中华民族体内的“厚德载物”精神起了巨大作用。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统一战线虽历经波折,但始终没有破裂。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一切炎黄子孙、中华儿女,不分性别、年龄、种族、阶级、党派,只要有爱国之心,都可以加入到统一战线中来。这种动员和团结民众的广泛性,在近代中国史上前所未有。以往中国反侵略斗争屡遭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这种动员和团结民众的广泛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最大限度地把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救国力量调动和组织起来,形成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决定抗日战争必然走向胜利。
  中华民族救国报国的爱国精神促使全民族奋起御侮。“热爱祖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传统。对民族存亡命运的历史责任感,对民族敌人奋战到底的坚强意志,为保卫祖国而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气概,是我们能在抗日战争中用劣势武器装备打败凶恶敌人的伟大精神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普遍体现在中华民族奋起御侮、以身报国的行动中。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御敌的长城。在正面战场上,以淞沪会战为例,中方投入兵力70余万人,“因缺乏现代化武器,全赖血肉之躯与之相抗,所以伤亡甚重,士兵伤亡之数高达全体会战之兵力的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在敌后战场上,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等人民军队的指战员,不顾人员少、装备差和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况,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身居海外的各地华侨,本着“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的精神,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无私捐献。整个抗战期间,共有400多万华侨为抗日捐款,总数达13亿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观念,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人们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它倾注着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寄托着人们对祖国的山河、人民、文化、语言以及民族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依恋之情,是中华民族的心灵长城和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促使“持久抗战”成为现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努力向上,绝不停止。这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它使人胜不骄、败不馁、安不懈、险不惧。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不向恶劣环境屈服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尽沧桑而不倒、屡遭劫难而不灭的根本原因。1942年,由于日军疯狂的进攻,加之连续发生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减为约40万人,抗日根据地总人口由一亿减少到5000万以下,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粮食、油盐、被服、经费极端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提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改善了根据地居民的生活,战胜了严重的财经困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丰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不断地使其得到提升。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难中,中华民族铸就了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困苦而斗志愈高的坚强性格和伟大精神。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从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到九八抗洪精神,从抗击非典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无不闪耀着时代的光辉,成为各个时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这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陈琢)
  [责任编辑:李贝]
    1.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的社会功能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昭示
    3. 黄浩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5. 港媒吁两岸四地联合举办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
    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7.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8. 不同的战线 共同的信仰
    9.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研讨会
    10. 《论持久战》指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