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评说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 2015-08-15    作者:    来源:求是理论网 2015-08-1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人类发展有着卓越贡献的文明型国家。但是,近代以来基于诸多原因,中华民族饱受外敌侵略和欺凌,救亡图存、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和伟大使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一、赢得民族独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企图短期内打败中国。至此,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和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不断取得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灭亡中国的迷梦,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为此,英国、美国公开表示要废除其百年来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中美、中英新约分别签订,废除了原有的特权。这成为我国获得平等国际地位之开端。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了基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国家主权,也收回了除香港、澳门以外的被侵占土地,被强割出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二、加速人民解放,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石
  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同时,正是这场战争,也锻炼了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以后,中国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到受奴役、不自由、专制、分裂、贫穷的旧中国;另一个是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对第一种选择,争取第二个前途。为此,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一个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和无党派分子代表人物组成的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67页)。国民党拒绝这一倡议,凭借美国的援助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和发展在抗日战争所形成的有利条件,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三、凝聚中国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空前发扬
  在抵抗日本侵略和压迫的14年艰苦斗争中,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弘扬、丰富和发展,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内战多年的国共两党摒弃前嫌,于1937年9月正式实现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一个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生动体现,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历史上的一个不朽丰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中华儿女不分阶级、阶层、党派、民族、地区,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男女老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终于汇成一股气势磅礴、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捍卫世界和平,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历史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最早举起反日本法西斯的正义之旗,最先开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很长时间内单独抗击日本侵略者。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开始参加对日作战。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形成两大战场,即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海军1/3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日本精锐部队。中国军队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20多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歼灭伪军118万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起了决定作用。由此,中国抗战始终是对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英美盟军陆军,没有直接到中国战场参与对日作战;相反,中国远征军却以10-20余师先后入缅,参加印缅战区对日本南下军队作战。缅北、滇西反攻胜利,歼灭和消耗了侵缅日军的重要力量,使日军的印缅战线开始崩溃,为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盟军在印缅战区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
  五、奠定大国地位,促进了战后新的国际秩序建立
  抗战期间,中国、美国、苏联、英国等26国于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反法西斯侵略的《26国联合国宣言》,这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是四个领衔签字国之一,宣言的发表成为一个新起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中“四大强国”之一的地位由此确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和世界的现实及发展走向。1943年10月,中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建议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1944年8月至9月,中苏美英建议该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中国成为建立联合国的发起国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务理事国之一。1945年4月25日至6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合作;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侵犯他国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并不得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代表团首先在《联合国宪章》上庄严签字。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实践证明,中国已由抗战初期的弱国转化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一支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
  六、冲击殖民主义,促进了民族独立解放的人类进步事业
  在中国抗日战争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先后覆灭,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极大削弱,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被压迫民族提供一个弱国战胜强大侵略者的宝贵经验,极大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战后,亚洲首先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朝鲜人民军转入全面反攻,推翻日本殖民统治。此外,缅甸、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也相继独立。亚洲及世界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根本原因是本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起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今天,缅怀历史、品读抗战,旨在珍视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捍卫我们浴血奋战得来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主权等根本利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和平发展合作之进步事业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党校)
    1. 美报:中国新改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2. 庞元正:十八大定会围绕破解中国发展的难题作出重大创新
    3.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的社会功能
    4.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昭示
    5. 黄浩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
    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7. 港媒吁两岸四地联合举办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
    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9.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10. 不同的战线 共同的信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