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理论动态
深刻剖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进一步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本质
发布时间: 2010-10-14    作者:《红旗文稿》编辑部    来源:《红旗文稿》 2010-10-09
  字体:(     ) 关闭窗口

   问:周新城教授,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在对这场危机进行思考。您认为这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出路何在?
   周新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发展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且给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世界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全球观点扫描》一书,收集了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对这场危机的思考,既有国际共产党人和左派组织的评析,也有欧美、亚太、拉美各界的反思,最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学者的观点摘要,它为进一步研究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及其未来发展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本书清楚地表明,世界金融危机对各个国家、各个阶级都带来了冲击,但出于不同的利益,不同阶级对金融危机的看法很不一样。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学者来说,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次危机是多年来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造成的。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在谴责新自由主义,他们指出:“华尔街被自己标榜的新自由主义搞成如此狼狈不堪”,“不能毫无批判便相信市场的魔法”,“经济学教科书应该重写”。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说,“市场万能、不需要任何规则和政治干预”的观点是疯狂的。一度被他们奉为经济繁荣的神明的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格林斯潘,成了主要的批判对象。他们认为,这次金融危机证明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因此主张改行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也有一些学者仍在为新自由主义辩护,认为危机的真正原因在于“考虑欠周的政府举措扭曲了市场”,反对实行凯恩斯主义。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大多数西方学者有一点是共同的:危机是具体政策造成的,只要调整一下政策,危机就会过去,不会给资本主义带来根本性的损害。他们是资本主义永恒论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未来肯定是阳光灿烂。其实,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不是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而只是加剧或缓和危机的一种因素。调整政策也许可以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害,但不能根除危机。
   反思的关键是,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对此,国际共产党人的看法大体是一致的: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因此,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这种怪物。危机表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苏东剧变以后沉寂了近20年的社会主义运动正在迈向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书中收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这些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旗帜鲜明地指出:这次危机向世界再次证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真理性。只要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内部固有的矛盾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化解,就必然表现为周期性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过后,不仅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而且加剧了生产的集中和垄断,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为更剧烈的危机创造条件。人类社会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在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尽管受到严重的冲击,但依靠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顶住了危机的冲击,而且保持了8%的增长率,在世界上“一枝独秀”。事实证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它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问:您认为面对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中国应该怎样把握机遇和挑战?
   周新城:对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需要反思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不可避免发生的经济危机必然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我们在指导思想上,一方面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国际大局和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来思考我国的发展战略,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们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办。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这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方针,也是我们党总结对外开放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应该适当降低外贸依存度,把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应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按照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来利用外资,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制止跨国公司控制和垄断我国某些行业的行为,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发展自主品牌,改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长期处于低端、为别人打工的局面。应对得好,不仅可以减轻以至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而且可以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
    1. 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2. 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看中国的制度优势
    3. 国际金融危机中马克思主义的复兴
    4. 坚定信心 把握机遇 开拓奋进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 中国: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劲推动力
    6. 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警示
    7. 2009年: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8. 抓住时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9. 警惕“中国责任论”中的“红白脸”
    10. 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