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海外观察
苏联模式的失败之处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11-05-30    作者:海因茨·迪特里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5-05
  字体:(     ) 关闭窗口

  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为苏联与资本主义的分割点。在这一模式下,市场和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由国家取而代之。当这种体系的作用失效时,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1922年):这是一种市场处于社会主义国家控制下的混合经济制度。斯大林很快就停止了新经济政策,转而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打开了潘多位魔盒,批评斯大林的统治模式,谴责既往体制对人权的侵犯。这是朝着更为民主和参与性的社会主义道路迈进的修正主义第一步。但是,第二步未能跟上。苏联权力机构的修复和创新能力以及苏联共产党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都遭到了削弱,导致这一制度的发展处于一个长期的停滞阶段,以至最终走向毁灭。

  戈尔巴乔夫在改革方面没有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也就是说,没有用社会主义的科学范式来指导转型过程。缺少了这样一种范式,就不可能对转型规划进行系统的计划,并向民众解释。转型过程因此就变成了一场错误的试验过程。旧的稳定的制度崩溃,却没有可接受的新制度来代替,以树立民众信心,保证他们的忠诚,也没有能够为转变提供战略指导的独立的大型机构或先锋组织。

  实际上,苏联模式内爆的主要暗示在于,它是从斯大林主义向21世纪社会主义转型的失败。

      (作者系墨西哥城城市自治大学教授。李静/译)

    1. 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工业模式对我国工业化的影响
    2. 苏联文明中心转移和苏联模式的关系解析
    3. 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原则区别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一五”时期的城市规划是照搬“苏联模式”吗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影响
    8. 胡愈之与新中国出版体制的建立
    9.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思考
    10.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党对市场作用初次肯定的基本经验探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