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过渡(不上传文档)
李捷:认真学习陈云党的建设思想
发布时间: 2013-10-09    作者:李捷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11-09
  字体:(     ) 关闭窗口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杰出贡献。陈云同志党的建设思想同陈云同志经济思想一样,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举行这次以陈云同志党的建设思想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陈云同志党的建设思想,给人以思想启迪。
  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云同志党的建设思想关于既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论述,胸怀远大理想,又要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奋斗。
  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云同志党的建设思想关于既要抓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又要严格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实践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要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又要给权力涂上防腐剂,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云同志党的建设思想关于既要把党的思想路线搞端正又要把执政党的党风搞端正的重要论述,在思想路线上始终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党风问题上始终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纠正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云同志党的建设思想关于既要加强党内民主又要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论述,把发展党内民主视为党的生命,强调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民主,才能集中”,“不怕人家讲错话,就怕人家不说话”。“如果鸦雀无声,一点意见也没有,事情就不妙”。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政党又必须讲集中有纪律。否则,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不可能达到意志和行动的统一,就没有战斗力。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的统一,就是民主集中制。
  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云同志党的建设思想关于既要重视高中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又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搞好高中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关键是要把握正确的用人之道。陈云同志将用人之道概括为四条: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高中级领导干部是党的骨干,决定着党的兴衰成败、兴旺发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同样决定着党的兴衰成败、兴旺发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开创者和坚强领导者。马上就要在全党展开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我们重温和研讨陈云同志党的建设思想的目的,是要积极参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而奋斗。
    1. 1949—1956年陈云在经济工作中的全局思维
    2. 李正华:陈云的核心意识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3. 建国前后陈云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及意义
    4. 朱佳木:陈云的改革开放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践
    5. 邱霞:论陈云的改革方法论
    6. 周红:试论陈云对苏联援助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思考与评价
    7. 王蕾: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强化党内监督的思想及实践
    8. 吴超:陈云与新中国初期的劳动保护事业
    9. 欧阳雪梅: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时代价值
    10. 储著武 桂奕菲:1985年陈云质疑“万元户”宣传考释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