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
从教化到通识:中国史学传统功能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 2021-06-17    作者:曾育荣    来源:南开学报(哲社版) 2021-01-20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征。但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嬗变中,史学经世的含义存在显著的时代差异。传统史学的"资治"宗旨,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以鉴戒和褒贬为内核的教化功能满足社会上层的政治诉求。而受近代以来外侮日近、民族危机深重的刺激,史学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传统的教化主题遂让位于救亡图存、富国自强的目标,并由此而发展为强调自主独立的民族主义,从而更多地与普通社会民众的现实人生产生关联。尤其是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伴随中国化进程在"五四"之后的加深,逐步形成了完整框架和严密体系,其鲜明的本土化特色同样体现出民族主义的意蕴。从施用于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考察,在传统至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中国传统史学的教化功能清晰地显现出向通识性演变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为史学对于社会个体层面的道德品性提升、家国情怀培养、民族信仰树立和全球史观形成等方面影响的日渐扩大和深入,时至今日又愈益强化,并富含重要的时代价值。

  全文见附件

  1. 从教化到通识_中国史学传统功能的现代转换_曾育荣.pdf
  1.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变迁
  2. 2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唯物史观史学
  3. 公众史学的定义及学科框架
  4. 在中国发现史学
  5. 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
  6. 毛泽东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指导历史研究的实践
  7. 中国史学之连续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8. 唯物史观主导中国史学未来发展方向
  9. 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
  10. 思想解放运动与中国史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