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内政外交相互关系视角的观察
一、内政外交互动视角的六十年外交基本经验
内政外交关系一直是考察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维度,但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界定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派认为,内政决定外交,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国家外交政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极大制约。有的则认为,外交具有相对独立性,国家应具有抽象的理性,对国内影响因素黑箱化,成为统一国家和单一国家。本文认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国家的内政外交关系并不是纯理想类型的,而是具有复杂互动情境的。一般来说,内政外交的相互关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互动(interaction),主要体现为重大历史事件、政策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显性层面。二是互构(inter-construction),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本质属性、自我认知与国际角色身份三者在国家的国际社会化进程中的相互建构,是隐性层面,体现了更深层次的逻辑结果。互动是互构的基础,互构体现在互动进程中,但固化了互动的成果。从内政外交相互关系视角观察,6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经验是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同时把独立自主与广交朋友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外交,同时把和平外交与捍卫核心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力更生,同时把自力更生与对开放结合起来。
1.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同时把独立自与广交朋友结合起来。邓小平在十二大报告开幕中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所谓独立自主,对内,指中国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力量来办①;对外,指对于一切国际事务,从中国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来压力,也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以意形态划线,不以社会制度的异同为标准处理国家关系。
独立自主的实质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整。独立自主是任何大国立国之本,也是建构国内部属性和国际地位的根本标准。不自立者无以足。新中国之所以将独立自主作为发展对外关系基本立足点,是具有深刻的国内政治原因的。1840年以来,旧统治者们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②,投降卖国是历代旧政府统治合法性发生危机,最终丧失政权的重要根源。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反帝反封建作为合法性源泉,坚持独立自主是这一合法性在外交领域的深刻体现。与苏联的分裂尽管与意识形态和领袖个人气质性格不无关系,但根本上还是因为苏联的诸多行为,如试图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指责中国炮击金门,在中印冲突中偏袒印度等严重挑战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如果听任苏联所为,共产党的统治合法性就会受到挑战。在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政治谈判中,邓小平之所以一再强调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强调中国政府不能做李鸿章③是相同的道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合法性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反对投降卖国,强调捍卫主权,这是历史上一贯欺凌他国的那些大国所难以理解的。对独立自主的强调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内政治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中国民族民主国家属性的必然要求,既是领导人和全民族历史记忆中不可抹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外交六十年始终进行着独立自主的诉求。前三十年,这种诉求体现得更为明显,与国家本土安全、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等重大事件联系得更为密切,也包含维护主权独立、民族尊严、防止外国干涉内政等具体层面。无论是在对苏外交中捍卫主权地位,还是采取种种措施力图化解美国、苏联先后对中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都是独立自主的显现。后三十年,对中国本土安全的威胁基本消除,但干涉中国内政,伤害民族情感,妨碍国家统一、领土争端等事关独立自主的问题仍始终存在。例如,“一条线”战略使得美国认为中国有求于美,依附于美,可能会在台湾问题上让步④。为了维护独立自主,改革开放不久,中国毅然放弃了“一条线”战略。为了强调独立自主,中国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重新表述了外交政策,将独立自主作为和平外交政策的定语和基点。但中国维护独立自主的道路仍很漫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中国内政、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的独立自主造成损害,中国也一直与之展开正义斗争。新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在人权、“藏独”、“疆独”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维护独立自主与干涉独立自主的斗争。维护独立自主始终是新中国六十年外交的基本轴心,是一种政治诉求。
中国的独立自主不是自我孤立,独立过分,不与人合作⑤,不是不交朋友。事实上,新中国六十年一直强调广交朋友,注意与各国合作,发展友好关系同样是广交朋友,前三十年更多遵循战争与革命思维模式,寄希望于结盟外交和缔结国际统一战的方式。中国先是联苏反美,后来又联美抗苏,就通过结盟来结交朋友,对抗超级大国的压力。结盟交朋友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与苏联结盟当时情况下有利于维护新中国的安全,迅速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也有利于中国提前收回苏联在华权。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缓解苏联对中国的事威胁,打开对西方国家外交新局面,并为中国后的对外开放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应看到,交朋友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以不损害国家主权独和领土完整为前提。但结盟主要是以国划线,往会陷入“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的简单逻辑,容易忽略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在实际工作中,盟外交是柄双刃剑,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国的独立自主,有时还损害中国维护和平与正义国际形象。为了维护独立自主地位,中国先后结与苏美的盟友、准盟友关系。后三十年,新中国仍广交朋友,但奉行对事不对国的思维模式,强调通多边主义和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方式来处理,超了结盟外交。不结盟并不代表我们不交朋友,只交朋友的原则和方式有别。不再以国划线,而是事划线。我们继续以第三世界为立足点,同时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搞好关系,谁都不得罪,与谁都好合作,建立伙伴关系。但是,力图讲公道话,办道事,谁推行霸权主义、霸权政治,妄图发动战争,涉他国内政,我们就反对谁。因此,后三十年交朋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强调遵循国际法准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广交朋友、友好合作与独自主结合起来,不搞国家集团,而是致力于通过国组织与双边多边合作发展对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