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1964年罗共调停中苏关系始末
发布时间: 2010-09-15    作者:阎明复    来源:《百年潮》 2010-09-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前四次会谈各抒己见
  1964年3月1日,罗马尼亚党的代表团离开布加勒斯特,3月2日路经莫斯科到达北京。从3月3日起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连续会谈。
  罗马尼亚党代表团由当时的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毛雷尔率领,跟他一起来的有波德纳拉希、齐奥塞斯库和政府总理斯托伊卡。在这几个人中间,跟乔治乌-德治最接近、最活跃的是齐奥塞斯库。在整个会谈中,他说话最多,提的问题也最多,而且在会谈开始的时候,态度也相当傲慢。同时,在这之前已有传闻,乔治乌-德治准备选择齐奥塞斯库做他的接班人。
  中共为与罗共会谈,组成了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代表团,成员包括邓小平、彭真、康生、伍修权和吴冷西。
  中罗两党第一次会谈,是3月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的。会谈一开始,首先由罗马尼亚代表团团长毛雷尔讲话。他在发言中,首先谈到罗马尼亚跟苏共有分歧。他说,苏共要把经互会变成一个超国家的组织,罗马尼亚反对;苏共想由华沙条约国首脑政治协商会议统一各国的对外政策,罗马尼亚也不赞成。他还说,苏联过去干涉罗马尼亚内政的事情太多了,罗马尼亚是逐步认识这个问题的。毛雷尔说,苏联要把各国的对外政策统一起来,这个事情是不能答应的。苏联运核武器到古巴去,事先根本没有跟我们商量,使我们面临一次核大战的危险。我们怎么能赞成统一对外政策呢?他还说,经互会虽然没有变成超国家的组织,但是始终存在着有把各国经济统一到苏联控制之下的问题。毛雷尔讲这番话,是要表示他们跟苏联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毛雷尔接着讲了他们对中苏关系破裂的担心。他说,中苏分歧由小到大,争论由不指名到公开指名。罗马尼亚很担心这会导致分裂,希望双方停止公开论战。他说,他们经过莫斯科的时候,赫鲁晓夫有愿意停止公开论战的意思,但不是那么肯定。因此罗马尼亚党建议中共采取主动,即使暂时的停止也好。
  毛雷尔还说,他是赞成中共2月29日给苏共的信的。他说,这个信里面有很多积极的东西,很多观点,包括停止公开论战的建议,罗马尼亚都是同意的。
  接着,波德纳拉希发言。他着重谈到,希望中国党能够理解罗马尼亚党的地理环境,理解罗马尼亚党现在的这个态度。他说他们也不是完全站在苏联一边,对中国的许多意见也是赞成的,特别是对中国党2月29日信里面的四点建议是赞成的。他讲这番话的意思,是表示他们是不偏不倚的。
  3月4日上午,中罗两党举行第二次会谈,由刘少奇发言,详细讲了我们的观点。
  首先,刘少奇谈了中苏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他说,一开始,我们主张中苏之间有意见分歧只在内部谈。从苏共二十大起,我们就有意见。后来是苏共首先公开指名的,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公开指名攻击阿尔巴尼亚。当时我们不赞成,劝苏共不要这样做,但是他们不听,硬是要蛮干下去。一直发展到苏共中央发表公开信,向他们的全体党员、向全世界公开中苏之间的分歧,指名谴责中国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不得不公开答辩,被迫进行公开论战。
  刘少奇说,公开论战是苏共发起的,要停,首先它要承认错误,不承认错误是不能停的。从苏共中央公开信发表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个党,一共发表了两千多篇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我们对每一篇文章都是要答复的,我们有这个权利。他攻击了我们,我们就有权利答辩,为自己辩护,回答他们的攻击。所以,如果要停,那么这些党,首先是苏共,应该承认他们发动公开论战是错误的,撤销他们的决议,撤销他们的声明,撤销他们的文章,公开向全世界宣布。这样,我们就可以停止公开论战,可以放弃回答的权利,因为他们认错了,我们不必再算旧账了。

   刘少奇接着说,我们对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还没有答复完,不能停。不能他说要攻就攻,要停就停。我们不看他的指挥棒。谁要看苏共领导的指挥棒那随他的便。苏共中央最近又开全会,作出决议,要对我们进行“坚决反击”,还给兄弟党发了信,要对我们采取“集体措施”。我们倒要看一看,他的所谓“坚决反击”、所谓“集体措施”究竟是什么。所以现在更不能停。
  刘少奇还说,你们在发言里面讲到公开论战有害,这个观点是对的。但不是我们先批评他们,而是他们先批评我们。可见他们并没有什么困难,而且认为公开论战对他们是有利的。至于说到论战被帝国主义利用,我们也早就说过。我们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劝苏共领导,不能做亲痛仇快的事情,可是赫鲁晓夫就是不听。过去赫鲁晓夫说公开论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唯一正确的办法。我们现在赞成他过去的观点,而不赞成他现在说公开论战有害的观点。我们现在就等着看,我们2月29日给苏共中央的信提出了四项建议,他接受不接受。这是我们第三次提出关于停止公开论战的建议,看他怎么办。所以你们与其来劝我们,不如去劝赫鲁晓夫。

    1.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留苏教育研究
    2. 1964年中苏第一轮边界谈判的历程及基本经验
    3. 对中苏两国庆祝“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1周年活动的双边考察
    4. 苏共二十二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5. 1961年苏联驻华使节在中国自费旅行事件考
    6. 政治史与思想史的互动:史华慈对中苏关系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7.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
    8. “间接消耗战略”: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苏联安全战略再考察
    9. 重温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苏历程
    10. 中俄解密外交档案汇编合作的最新成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