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发布时间: 2010-04-06    作者:李实    来源:人民网 2010-04-06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

  19711025,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后,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不少国家的代表放声高歌,热烈欢呼,有不少人像过节一样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当然,也有人感到难堪和尴尬。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回顾过去,记忆犹新:

  1950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决定由大会组成七人特别委员会,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在未作出决议以前仍允许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联合国席位。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发表声明,指出联大的决定违反了联合国宪章,是无礼的、非法的,美国应对此负主要责任。

  1951年到1960年,10年间,美国贼喊捉贼,以所谓中国侵略朝鲜为借口,整整十年不让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

  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总务委员会通过了讨论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的议题。这无疑是对美国为阻止中国恢复其席位设置的重重障碍敲响了第一声警钟。但美国仍顽固坚持其错误作法,不见棺材不落泪。于是,它另出花招,强行把恢复中国代表权作为必须由联大以23多数票赞成方算通过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说在美国处于少数情形时,仍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61922,《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美国的这一新手法是完全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因为宪章规定的重要问题是指新会员国的加入、会员国权利的停止以及会员国的除名等,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根本不属于上述范围之内。同时,宪章还明确规定不得干涉会员国的内政,而美国硬把中国代表权问题作为重要问题,企图使早已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民党集团继续窃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这实质上就干涉了中国的内政。

  又过了10年,在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大上,支持恢复我国席位并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的表决结果是51票赞成,47票反对,赞成票第一次超过了反对票。当时联大圆屋顶的会议厅里,掌声四起,持续时间之长和气氛之热烈是少有的。这是霸权主义者始料不及的,从而迫使美国某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按他们的话说,为了美国的利益,不得不正视现实。这就使他们意识到在联合国这个最大的国际组织中,多年来被操纵的表决机器不灵了。

  197176,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把世界分为五极,称中国是五极之一,第一次对中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

  197179,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来华访问。同年10月,基辛格再次来华访问,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公开的。

  197110月,纽约时间25日晚上,正是北京时间的26日上午。此时此刻,联大第二十六届大会正在表决恢复中国的合法权利,也正是在这个时刻,基辛格博士一行正在由钓鱼台国宾馆赴首都机场的路上。基辛格等人乘坐的车子直驱美空军一号飞机跟前。下车后,他被一群记者包围。其中一人,看来是基辛格的老相识,凑上去告诉他刚才从收音机里获悉联大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的结果。基辛格全神贯注地听着,仍不失镇静,强以轻快的步伐登上舷梯,到机舱口有礼貌地转过身来,挥手向送行的人致意。

  毛泽东主席在这一年的冬天说过,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一是林彪跨台;二是联大恢复我国席位。由此可见,毛主席对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胜利,给予高度的评价。

    1. 中国,必将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更好发展!
    2. 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绿色动力
    3. 普惠性是中国减贫一大秘诀
    4. 刘须宽: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及实践
    5. “至少每年来一次中国”续写中法友谊新篇章
    6. 中国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7. 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方位
    8. 高考40年:知识改变中国
    9. 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0. 建设美丽中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