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
发布时间: 2010-03-17    作者:陈令山 吴妮    来源:新京报 2010-03-17
  字体:(     ) 关闭窗口

   应对气候变化

  “回避历史责任是大错”

  新京报: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您认为是否还有可能达成一份各方都支持的气候协议?对于即将在墨西哥召开的气候峰会,您将作何努力?

  米利班德:我们得试试。气候变化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有责任共同应对,但是富国需要比穷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我们回避历史排放责任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不是关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二元选择问题,而是选择更好的经济发展路径,和可持续的目标一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多种举措,控制碳排放,发展新能源技术。但是,我们还没有将这种内部的单独行动发展成协调的国际行动。

  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在新一轮气候谈判中,我们仍应该设立富有雄心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需要更多支持”

  新京报:英国仍处于对阿富汗的战争中,如果这场战争拖延下去,来自国内的反战压力也会加大,您如何处理这种压力?据您的观察,阿富汗战争何时能画上句号?

  米利班德:阿富汗最终需要达成国内的政治和解。叛乱分子要意识到他们无法推翻政府,其他的派别找到各自的政治地位,但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政治力量将被排除在外。要达成政治和解,阿富汗除了军事行动外,还需要政治行动,地区内各方的支持,如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也很重要。阿富汗的不稳定与巴基斯坦局势密切相关。

  谁也不愿意战争拖延,不愿意自己的士兵在阿富汗冒险。但同样,我们不愿意看到南亚和穆斯林世界更多的动荡不安。至于战争何时终结,我希望自己有个水晶球预测一下,但我也说不清,没有人能说清,确定的是,阿富汗的局势在未来数年内都将很关键。

  工作得与失

  “没实现改革国际机构目标”

  新京报:英国今年将举行大选,工党面临来自保守党的强劲挑战,作为工党成员,您怎样看待这次大选的前景?

  米利班德:我得说,形势很艰难,工党现在处于不利地位,不过英国民众喜欢投票给占下风的一方。保守党过去几年一直很顺利,避免了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将是一场竞争激烈的选举,胜负仍然悬而未决。

  新京报:您如何评价自己担任外交大臣以来的得失?

  米利班德:在担任外交大臣以来,我们致力于维护多边关系,努力使欧盟的运作具有全球视野,更有效率。过去三年来,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民主进程中,英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还深化和发展了与中国等国的关系。遗憾之处是,虽然我们是缔造二十国集团的核心国家,但我们没有实现改革国际机构的目标。

  新京报:您刚刚参观了上海世博会场址,感觉如何?英国希望在世博会上展示哪些方面?

  米利班德:英国馆将是最棒的,至少排第二名,仅次于中国。英国馆呈现的造型被称为“蒲公英”,有六万多根亚克力管“触须”,每根管子里放置着来自“千年种子银行”的种子,它展示了英国的创造性,可持续发展和对科学的贡献。展馆的设计理念和一般的贸易展览不同,我们希望它有种非常酷的效果。同时英国馆将非常重视与观众的互动,网络上的呈现内容也非常丰富。我们安排了数百人展示现代英国的创造性和多元化,希望以此打破人们对英国的陈旧印象。

  新京报:世博会开幕后您会亲自来看看吗?

  米利班德:是否参加要取决于我的时间安排,世博会开幕的时间是五月初,许多人预计,英国大选的日期也在五月初。

  新京报:如果工党胜利了就会来吗?

  米利班德:如果大选胜利,我的时间就更紧了(笑)。

    1. 连晨超:1970—1972年中英建交谈判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破产
    2. 1950年英舰越境事件与中英关系
    3. 走向半外交关系:1950~1954年的中英建交谈判
    4. 中英举行英新政府执政后首次战略对话
    5. 李克强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并共同出席中英工商峰会
    6. 温家宝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
    7. 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
    8. 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英国外交大臣黑格
    9. 1951年英国对新中国联合国代表权立场转变的原因
    10. 卡梅伦访华超越经贸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