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结束后,世界的紧张局势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但东西方阵营间的冷战依然存在。在中国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继续对华问题上采取敌视政策,积极筹划所谓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企图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加紧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封锁。为防止美国从台湾方向进攻中国,驻扎在在东南沿海和南中国海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到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斗中。在台湾问题上,1954年6月初,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始进逼大陆,展开一系列演习,为台湾提供军事保护。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为实现其“反攻大陆”的计划,经常出动海军和空军到包括榆林港在内的南中国海地区进行骚扰和破坏活动,袭击和劫掠正常作业的中国渔船,并多次将苏联和波兰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往中国的商船掠到台湾,企图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苏、波商船正常航行,中央军委决定出动空军为商船护航,对进行骚扰的国民党飞机予以坚决打击。因此“在中国沿海地区和岛屿经常发生战斗”。
1954年7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海口空军某师的两架拉—11飞机在三亚附近海域为苏联、波兰油轮护航时,将一架由军用飞机改装成的英国民航班机误判为国民党军用飞机而击落。事后查明此飞机是国泰航空公司的DC-4客机。事件的发生震惊了全世界。7月24日,英国驻华首任代办杜维廉就民航机事件向中国发出照会。同日,美国国防部长威尔逊以救援民航机为借口,派出航母战斗群抵近海南岛。7月26日,美国12架舰载机在我国榆林港和乐会领空击落中国空军2架拉-11型战斗机,中国南海形势骤然紧张,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但不久以后,中英双方似乎在某种默契下很快平息了此次危机,南海地区暂时恢复了平静,但却留下了欲说还休的历史迷团。我国空军为什么会发生误判而击落一架英国的民航机呢?危机究竟是如何得以化解呢?本文根据国内近些年来陆续公开的一些档案资料,试图弄清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揭开这段历史谜案。
一 误击英国民航机的经过以及中英双方对此事件的交涉过程
首先,有必要对此次事件发生的经过做一简要叙述。根据我国外交部的开放档案中的英方致中方的照会以及参与营救失事民航机的美军上尉杰克·伍德(JACK .T.WOODYARD)的记录,事件的大致经过如下:7月23日北京时间上午7点45分左右,隶属于英国国泰航空公司的一架登记号码为VRHEU的DC—4型号客机在北纬18度、东经110度海面上空飞行时,副驾驶员发现“带有红色涂漆标志,颇于日本零式战机相似之低翼、活塞发动机,奶油色之战斗机两架,此两架飞机尾随于该客机之后并似用燃烧弹向之射击,致使该机两架发动机起火。”[1]当飞机受到攻击时,机上华籍通讯员按指示立即发出求救讯号,并在飞机堕海前不停重复。机长则在两战机之间不停做出逃避动作,并从9000英尺急速向下俯冲,飞机先后失去尾舵、襟翼。在攻击开始后约两分钟,飞机以160节的速度,在海面成功迫降,右边机翼与机尾在迫降时折断。部份生还者成功离开下沉中的飞机残骸。机长及副机师约于两分钟之后方才爬上充气式救生艇,并救起其余各人。
飞机坠海后,一架法属越南航空的民航机正飞行在现场附近,收到求救讯号后改道飞往现场,并发现漂浮海上的救生艇。随后,法国从最接近事发地点的越南,派出一架PB4Y型飞机到场。驻香港英国皇家空军,从启德机场先后派出一架军用York 型运输机、一架桑德兰(Sunderland) 水上飞机,及两架黄蜂型(De Havilland Hornet)战斗机到场搜救。美国空军得到消息后,从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先后派出航空拯救队的两架格鲁曼SA16信天翁式飞艇(Grumman SA16 Albatross) 协助搜救。[2]中午12点左右,香港民航局将英国方面派去搜寻救援失事飞机的英国飞机型号、编号、标志等告知广州白云机场,大约1小时后,白云机场方面答复:“现在已经在那个出事区域的桑德兰式飞机可以仍留在那里,但任何其他作战飞机如接近海南岛时将予以攻击而不预先警告。”[3]下午约1:05分,美军航空搜救队的首架SA 16于抵达飞机失事海面。机长杰克(JACK .T.WOODYARD)上尉盘旋半小时后,选择在海南岛的“大洲”岛附近降落,并救起所有生还者。SA16之后以喷射引擎辅助起飞,于下午5时30分抵达启德机场。[4]此次事件造成10人死亡,其中包括7名乘客和3名机组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