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公共外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形成合力。近年来,外交部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外交全局,努力创新公共外交的方式方法,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高访和重大外交活动的公共外交设计。围绕我国家领导人出访和出席多边国际会议等契机,统筹安排各项公共外交活动,多角度阐释我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积极利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两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全面展示我国家形象和发展理念。世博外交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最大的公共外交亮点。我们围绕开幕式、中国国家馆日、高峰论坛和闭幕式等场合,在我国领导人活动中精心融入公共外交元素。通过推动与会的外国领导人接受采访、邀请发展中国家百名记者来华采访、安排世博礼宾大使接受采访并与网友在线交流、协助驻外使领馆举办世博主题活动等方式,扩大了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取得了良好舆论效应。
二是加强对外舆论工作和公众交流活动。我们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机制,一年召开近百场例行记者会,遇热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通过吹风、座谈、联谊、组织采访活动等方式,为外国记者在华工作提供协助和便利,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客观报道中国。加强外交部和驻外机构网站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公共外交。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开放外交历史档案,拉近外交和民众距离,听取民意,吸收民智,通过举办研讨会等形式搭建外交部面向国内外政府高层、学术和工商界、媒体以及公众的新平台。不久前推出的“蓝厅论坛”活动受到国内外关注。
三是加强公共外交体制机制建设。外交部在新闻司成立“公共外交办公室”,不断充实其架构和职能,着力推进部内部外的统筹协调工作,对驻外使领馆公共外交工作进行指导,加强与政党、人大、政协及商务、文化、教育、科技、媒体、智库等各部门、各领域间的沟通联系。成立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对外积极介绍我国情理念,解读我政策主张。
四是加强公共外交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公共外交意识和能力,既会写又能说,既深入分析形势又擅长宣示政策的合格骨干队伍。我们注重对各级外交干部的培训,要求外交官练好“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善于沟通”的基本功。我们还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媒体和研究机构的人员交流,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研修,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国内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将紧紧围绕首脑外交、国内大型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政策宣示,进一步提高中国国家形象;优化公共外交日常和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为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继续提供服务和便利,通过他们向世界全面客观传递中国的信息;鼓励更多外交人员走向社会、走进公众,介绍国际形势、我国国情和外交工作;支持和参与国内外举办中国主题的论坛、研讨会等,借助权威平台发出中国声音;利用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在海外开展的各领域人文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加强与我国在海外企业、华人华侨、留学生的交流,发挥其参与我国公共外交活动的积极性;加强新媒体利用,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型载体与社会各界公众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
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公共外交正逢其时,大有可为,任重道远。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精神,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会同国内有关部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加大资源投入,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建设,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
(作者:外交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