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心赫鲁晓夫不是毛泽东的对手
苏中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那时候我在苏联驻华使馆工作。1958年夏天,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领苏联代表团来北京,我被指定作为苏联代表团的首席翻译。
1958年我才29岁,已在中国断断续续工作了六年。这次我是第一次为苏中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谈当翻译。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1959 年10 月,顾达寿在北京作为苏方首席翻译官参加中苏首脑会。前排左起为彭真、周恩来、朱德、刘少奇、毛泽东、赫鲁晓夫、苏斯洛夫(苏共第二书记)、葛罗米柯(苏外交部长)。毛泽东身后为顾达寿。
那年赫鲁晓夫64岁,毛泽东比他大一岁,但看起来似乎毛泽东比他显得年轻,身材也比他高大魁梧。
我在1957年夏天曾经陪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在杭州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那天毛泽东与我们共进晚餐时,他还给我取了个中国名字“顾达寿”。我深知毛泽东知识渊博,谈吐非凡。我想,赫鲁晓夫恐怕不是毛泽东的对手。
斯大林逝世后,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应该由创建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而不是由苏联共产党凌驾于中国共产党之上。从会谈始末给我的印象来看,我感觉到毛泽东是看不起赫鲁晓夫的。据我后来了解,毛泽东曾在中共中央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点名批判赫鲁晓夫,讥讽他是“不读书不看报专靠以势压人窃取党的名誉的大党阀”。
在这次会谈中,赫鲁晓夫向毛泽东介绍了关于苏联将调整的对外政策,包括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关于对“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根源”这个问题的重新评论;关于苏联对中国开展“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不同看法。赫鲁晓夫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表明他的看法代表了苏共中央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