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其他国家领导人生平与思想研究
陶铸的“三个形象”:牛、伟丈夫、诗人
发布时间: 2010-11-30    作者:吴 江等    来源:国史网 2010-11-30
  字体:(     ) 关闭窗口

陶铸与轰动一时的“换头术”事件

“文革”时期,为了现实政治的需要,有一些照片被“换头”或“切头”的事例。“造伪者”的动机很复杂:他们有的是出于无奈的好意,有的则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书写历史的不二法则。“出于无奈的好意”的,如陶铸被毛泽东提升为“第四号人物”之后的照片事件。

“文革”之初,陶铸是位居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在一幅1966年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照片中,周恩来在讲话,陶铸则立于毛泽东的右侧,毛的左侧则是林彪,由此可见其地位。此前,陶铸由邓小平推荐,从广东调至北京,在中央工作,但很快,他就与中央“文革”小组的那批人搞不到一块。如在派“工作组”的问题上,他居然会支持刘少奇、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上,他也没有按照江青的授意去揭发和批判刘少奇,相反,他倒是支持和配合周恩来保护了一批老干部,特别是对介绍和提议让他来中央工作的邓小平,陶铸更是用心良苦:当时他分管宣传口,在审查国庆17周年的新闻照片时,他指示必须要有邓小平的头像,结果,新华社进行了技术处理,即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人之中,隐去了一位领导人的头像,换上了邓小平的头像。

对于此事,后来《陶铸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中说:当时,“陶铸依然真诚地按党的原则办事,他认为:刘、邓即使有错误,也是认识问题,况且刘少奇仍然是国家主席,邓小平还是党的总书记。因此,在他主管的新闻宣传上,一如既往地把刘、邓作为国家领导人来对待。例如,这一年国庆检阅的新闻照片,按规定照例要有一张毛主席和刘少奇主席两人在一起的一张,这次依然循章办事,审稿时,陶铸发现没有邓小平的镜头,当即指示新华社一定要有邓小平的照片。新华社的同志就遵照陶铸的指示,以技术处理做了补救,他们将一帧照片的一位同志隐去,将小平同志的照片移补过来,这就是后来被‘四人帮’列为陶铸的一大‘罪状’,大肆渲染轰动一时的所谓‘换头术’事件。”陶铸夫人曾志也在《陶铸在最后的岁月里》的文章中回忆说:此事之后,“主席与少奇的那张(照片),江青也子虚乌有地指责是陶铸拼接成的。”

显然,这对已经与陶铸闹翻了的江青以及中央“文革”小组的其他人,则不啻是意外得到的一颗“倒陶”的“炸弹”。不久,江青等开始向陶铸发难,认为他执行了“刘、邓路线”,并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时有意安排在报纸和电视上出现刘、邓的照片;毛泽东也用非常严厉的语言批评陶铸“很不老实”,再加上这时又获得了陶铸是“叛徒”的诬陷材料,这也就让一贯痛恨“叛徒”的毛泽东痛下决心。于是,继刘、邓之后,又搞掉了第三个“党内最大的走资派”也即“中国最大的保皇派”——陶铸。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和《历史学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 陶铸:“这个名词伤感情”
    2. 陶铸在广东的七分功三分过
    3. 实事求是话陶铸:毛泽东为何叫他不要再检讨了
    4. 毛泽东与广西剿匪
    5. 桑林峰:群众就在你的身边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