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其他国家领导人生平与思想研究
陶铸在广东的七分功三分过
发布时间: 2011-02-10    作者:江 风    来源:《红广角》 2011-02-10
  字体:(     ) 关闭窗口

  陶铸的名字,与广东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是不可剥离不能割断不能回避的历史。离开这个名字,广东的当代史就无法撰写。他在广东一呆就是十五年,几乎一直任省委第一书记(后来升为中南局第一书记,一段时间仍兼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陶铸到广东没几年,毛泽东就问他:“陶铸,你们那里110个县,你去了几个?”陶铸答:“主席,我去了104个。”毛泽东问乐昌县委书记:“你们高山顶上那个卫生村,你去了吗?”县委书记回答:“我还没上去,陶书记上去了。”许多干部回忆,陶铸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只要能抽出时间就马不停蹄地往乡下跑。

  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回忆她父亲主政广东的历史时曾说:“我觉得父亲在广东15年的工作应该是三七开——七分功,三分过。”而广东人对陶铸有何评说?归纳起来,认为陶铸对广东主要有三大功,有二过。

  一大功:发展农业动真格

  据当年任省委秘书长的张根生回忆,1953年,中央调叶剑英主持中南局工作,陶铸接任主持广东省工作。这一年,也正是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陶铸把主要精力放到生产建设上来。10月24日,他在全省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发展农业是第一位任务。”1954年全省开始兴修水利。当时广东水利条件不好,每年种植水稻面积3000万亩,真正有水利设施灌溉的仅有900多万亩,所以大部分地区是种一季稻。水利工程主要是筑堤防洪。在珠江三角洲,兴修了樵北大围、增博大围、北江大堤等工程,以及一些引水、蓄水的小型农田水利。随着生产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转向修建大、中型水库工程。全省有名的水利、水电工程,如流溪河水电站、新丰江水电站、松涛水库、鹤地水库、高州水库、合水水库、南水水电站、汤溪水库、深圳水库以及东深引水工程、珠江三角洲电动排灌系统等,都是陶铸亲自决定的。全省24座蓄水1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几乎都有他视察留下的足迹。至1965年,全省80%以上农田都有了灌溉设备,再没有发生像1955年那样的全省性大旱和1959年东江那样的洪涝灾害。陶铸十分重视农业科研工作。过去,广东水稻品种都是高秆的,遇到大风大雨常造成倒伏,严重影响产量,每亩产量只有四五百斤。1958年,潮阳农民选育出矮脚南稻,翌年广东省农科院培育出广场矮、珍珠矮等矮秆高产良种,亩产可以达到七八百斤,甚至一千斤。陶铸对农业科学家黄继芳、黄耀祥和农民育种家洪群英等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对全省农科工作是很大的推动。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由于“左”的错误影响等原因,中央这一正确路线未能得到贯彻执行,但是陶铸和广东省委仍然把经济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全省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了1965年,粮食产量达到244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100亿斤。蔗糖、芝麻、畜牧、水产品的产量都增长了几倍。

  陶铸注重培育农村先进典型。1955年广东大旱,为了解决粤西地区的抗旱问题,他亲自到茂名、化州一带,总结和推广龙首的经验。1957年他走了几十里山路到乐昌歧乐村,总结改善农村环境和卫生条件的经验,并向全省推广,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1959年他还亲自兼任一个时期中山县委书记。直至今天,这些单位的许多干部、群众都怀念着与陶铸在一起的日子。

    1. 陶铸:“这个名词伤感情”
    2. 实事求是话陶铸:毛泽东为何叫他不要再检讨了
    3. 陶铸的“三个形象”:牛、伟丈夫、诗人
    4. 毛泽东与广西剿匪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