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邓小平为知识分子正名
发布时间: 2010-08-13    作者:贺吉元    来源:《世纪风采》 2010-08-13
  字体:(     ) 关闭窗口


  终获解放:正确的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结论

对知识分子的性质和作用的错误认识,可以说是我们党长期没有处理好同知识分子关系的最深刻的根源。尽管中共党内有不少高级领导干部不同意这种看法,但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纠正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错误政策,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来保护知识分子。这种保护是非常有限的。到十年动乱,知识分子的命运就更令人担忧了。当时最流行的说法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除了被冠以资产阶级的帽子之外,又多了几顶桂冠臭老九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等等。知识贬值,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到了极点。仅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研究所为例,该所360名职工,被打成特务的竟然有142人之多。只要是从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都被怀疑是敌国派遣回来的特务,要接受审查,有的甚至给当成罪犯,加以迫害。
  1976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这预示着党和国家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命运,将有根本的改变。
  1977848日,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邀请全国科教界的吴文俊、邹承鲁、马大猷、王大衍、周培源、苏步青等知名人士举行座谈。会上,邓小平再次提出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观点。他说,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不久,随着认识的深化,邓小平感觉到,再仅仅说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够了,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的结论。
  1978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出席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他代表党中央庄重宣布: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从这以后,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才又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不仅纠正了过去的偏差,而且为广大知识分子开辟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新天地。后来又进一步把知识分子提高到安邦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强调了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我党作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的决断,也像当年提出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一样,引起中共党内某些坚持两个凡是的人的不满和抵制。然而,此时的形势已不像以前了,正确的东西在党内已经占了主导地位。因此,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的英明决策一经做出,便立即为全党和全国所接受。
  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成为了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后来,大量的事实证明,广大知识分子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大显身手,不断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尽管正确的结论在曲折中形成了,也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但我们仍然要说,把知识分子一股脑地看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逻辑是很荒谬的。从深层面说,这种提法也是没有理论和历史根据的。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等同起来。他们认为,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脑力劳动者,同样参与了创造剩余价值,也受资本家剥削。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明确地把包括旧社会培养的知识分子在内的所有知识分子称为劳动阶层之一。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长期以来也是把知识分子看作劳动者的。如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府《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19508月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都有过明确的规定。遗憾的是,马列主义的东西,我党正确的规定和做法,未能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这就是我国早前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悲剧所在。

    1.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2.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3.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4.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5.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6. 张金才: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陈云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9. 张金才: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
    10.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