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指导 >> 其他领导人论历史、党史和国史
杨尚昆:对毛主席的几点回忆
发布时间: 2009-09-11    作者:杨尚昆    来源:《文献和研究》 1986-09-05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二,长征。如果没有遵义会议,如果不是由毛主席来指挥,打着圈子四渡赤水,调动敌人跟我们走,然后进云南,巧渡金沙江,那么红军也没有出路,可能要被打散,最少一方面军要被打散了。当时我们四面部被敌人包围,没有办法。长征的关键是遵义会议,改变了党中央的领导,实际上是毛主席在指挥。使得红军在最危难的时候有了对付敌人的正确的方针和办法。那时候迂回曲折走得很苦,两条腿都走痛了,有的人连爬都爬不动了。这段时间,红军的情绪是不高的,四渡赤水,今天过去,明天过来,部队里骂娘骂得很厉害。那时不象现在,有个什么行动要先说清楚,目的地在哪里,怎么走法,等等。那时军事紧急,下个命令要走就得定,下大雨也要走。同样,下个命令要后退就得后退,没有人说要问问为什么。当时,行动的目的不仅是师一级的干部不知道,我那时是军团政治委员,也不完全知道。反正天天听命令,让走就走,大体上只知道是要甩掉敌人。现在有同志问,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转移的时候是不是开了干部会,有哪些人参加?我记得,并没有开什么干部会,就是以张闻天的名义在《红色中华》上发了一篇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这就是中央的意见,然后就准备走。毛主席经常讲,没什么可说的,走就是了,哪里要说清楚才走呀。当然,长征一开始是跟我们说过,要去湘西。长征中有个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脱离危险地区单独北上的事。那时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主张南下,反对北上。为了坚持北上,党中央和毛主席同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企图危害中央的行为进行了斗争,率领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毛主席当时的工作非常紧张。如果没有这一步,等到胡宗南、马步芳、朱绍良把腊子口、西兰公路完全封锁起来,采取蒋分石在江西的办法,筑碉堡,那我们飞也飞不出来。毛主席率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没有选一步,也就没有一年以后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的大会合。那时我们只有八千多人出来,并不知道陕北有个根据地。贾拓夫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作为代表到了中央苏区,他曾说过陕北有个刘志丹在那里打游击,部队还是用的团防的名义。我们走到甘肃,看到国民党政府的一个告示,说什么“刘匪志丹”在活动等等。我们把告示给毛主席看,他很高兴,天天行军都把贾拓夫带着一路谈,向他了解陕北和对志丹的情况。如果没有北上这一着,一、二、四方面军统统集中在藏民区的贫瘠地方,慢慢地就会被消灭了。因为那里既没有条件扩大军队,更没有条件搞生产,那是草原和不毛之地,敌人把几个山口一封,你就没有办法丁。而且那时红军已经走了快一年,精疲力尽,好在大家还比较年轻。

  第三,转战陕北。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情况,前面我已讲了一些。一九四七年三月蒋介石对我们发动重点进攻,一个山东,一个陕北,两翼进攻。毛主席这时很有决心,他无论如何不离开陕北,这就使陕甘宁边区的干部和群众有了主心骨。当时有人主张毛主席离开陕北,毛主席说中央是坨臭肉,走到哪里,那些绿头苍蝇就跟到哪里,也就是说,中央走到哪个区域,敌人就要集中兵力到哪个区域去。当时胡宗南等的军队大约是我们的十倍,陕北能坚持下来很不简单,毛主席有这样的决心是非常了不起的。  

  第四,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光辉旗帜。我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一直被关到一九七五年,确确实实没有动摇过对毛主席的信念,始终认为他还是想挽救这个局面的。现在有些人觉得奇怪,说你们这些人受了这么严重的迫害,出来工作以后还讲毛主席好。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全面地估价毛主席。毛主席在历史上是反“左”的,后来他自己又“左”得厉害。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小平同志在同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谈话中说的那一段话非常好,小平同志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在起草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时候,小平同志讲了好多次话,他说,写这个决议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这一条是不能动摇的。起草历史决议的时候什么议论都有.有的要全盘否定毛主席,说毛主席一点可取的地方都没有。小平同志顶住了这些怪论,那是十分正确的,  。  ’   ‘

  昨天我得到了三本书:《毛泽东著作选读》、《毛泽东诗词选》和《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晚上我一口气把《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看完了。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毛主席在这方面的情况过去没有人系统地介绍过。写回忆毛主席的文章,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写,也可以从别的方面去写,但是无论如何不要搞那些花花哨哨,奇奇怪怪的东西。我昨晚上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就想起了田家英,可惜他不在了。如果他还在,可以写出很好的回忆毛主席的材料。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主席有许多事情、许多优点是一般人不了解的。比如毛主席提倡学习,不是说说而已,他买了很多书来读,还把电学物理、化学实验的仪器买来摆在寝室外面。过去曾在中南海瀛台搞过一些展览。例如机械方面的等等,他都亲自去看。他不只是参观,还找有关的书来学习。他的求知欲是没有止境的。有一次外出的时候,李烛尘陪着他,他就跟李烛尘学化学,谈起硫酸是什么成分,他还能写出硫酸的分子式,当时我在旁边,看见毛主席记得很多的化学分子式。他拼命地读书,象二十四史,他至少通读了一遍,其中有些部分读了不止了一遍。他处出到哪个省,总要预先对那个省的省志及某些县的县志都翻阅一下,见了省里、县里的于部,他总要先讲讲开玩笑的话。比如到石家由附近的正定县,他就讲,赵子龙是你们这里人,你们知道不知道?到河南,他就讲关云长不是山西人,是河南人。说关云长本不姓关,因为在河南有了人命案,逃往山西,到了潼关人家问他姓什么,他一下子说不上来,一看这里是潼关,就说我姓关。后来我看到笔记小说上有这样说的,毛主席大概也是从这种书里看来的。象这类的掌故,毛主席知道得很多。他谈这些掌故有什么道理呢? 他对我说,就是要采用这种方法,把空气搞得活泼些,使大家不拘束。他一是求知欲强,特别爱学习;再就是记忆力特别好。有的时候记起什么诗、什么词,让别人去查找,他能背出来,而且说的出处也大致不错。国内有些有名的对联他一口气就能背下来,比如昆明大观楼那个一百八十个字的长对联,他就能背下来。《红楼梦》—中的很多诗词,他也能背。

  毛主席在生活上是平等待人的。他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学习,有时教他们认字,甚至关心他们的恋爱问题,给他们出主意,连情书都帮他们写过。  

  总的来说,主要是写毛主席的积极的、有教育意义的东西,而不要猎奇写什么“秘闻”,应当宣传他的祟高形象,而不应当损害他的形象。象《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这样写就很好,文章不长,很生动,很活泼;没有一点丑化毛主席的地方,对他的错误也不回避。

  这次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不错,我翻了一下目录,把毛主席的主要著作都收进去了,比过去出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好。现在不少干部不重视读毛主席的著作,这不好。毛主席的科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对我们今天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是有指导意义的。所以,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现实中提出的新问题,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这是杨尚昆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召集的一次座谈会上的谈话。

  

    1. 从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谈学哲学
    2. 我看到的毛主席的衣食住行
    3. 胡乔木与毛主席的结缘
    4. 追忆毛主席接见留苏学生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价值论析
    6. 宋月红: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7. 以“大本大源”动天下之心
    8. 钟瑛: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9. 钟瑛: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主张的创新发展
    10. 毛泽东与人民文化话语权的历史实现及其历史影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