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人口资源与环境变迁史
西部民族地区的灾害问题与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 2013-07-19    作者:许飞琼    来源:民族研究 2013-02-21
  字体:(     ) 关闭窗口

  西部民族地区因地质构造复杂,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容易形成各种灾害。与东部地区相比,其灾害发生的种类多、频率高、程度重。尤其是这一地区迄今仍大多属传统型农牧业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东部地区已基本得到根治的因灾致贫问题在这里仍很突出。然而,现行的重发达地区轻落后地区的防灾减灾取向,部门分割、重救轻防的防灾减灾体制,公共资源配置失衡以及资源税收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减灾模式并不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西部民族地区灾害治理工作应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灾减灾与发展工程,迫切需要有效协同、多管齐下。相关部门要树立发展与减灾同步、减灾与脱贫相结合的新理念,在兼顾西部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布局、推进针对灾害问题的综合治理等措施,切实减轻灾害因素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负面影响,最终促使西部民族地区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

   (摘自《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

    1. 西部首个保税港区运营
    2. 西部首家知识产权仲裁院挂牌
    3.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地区爱国卫生运动与国家治理效能研究
    4. “四普”以来民族地区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研究
    5.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扶贫政策演进及启示
    6. 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规模与结构研究
    7. 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教育平等
    8. 2000~2010年西部民族地区开发进程的历史审视
    9. 我国民族地区金融结构演化分析(2001~2010)
    10. 民族地区要做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