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体制改革史
对外开放是怎样起始的
发布时间: 2009-12-02    作者:    来源:《党的文献》 2009-12-02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试办经济特区

  (1)为使对外开放有良好的起步,需要先试点、后推开。广东省、福建省要求中央给些特殊政策,先走一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认真研究后认为,从广东、福建开始改革开放的试点是可行的,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

  (2)1979年五六月间,谷牧副总理受党中央委派,带领由国务院进出口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计委、外贸部、财政部、国家建委、物资部和海关总署、外汇管理总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前往广州,研究制订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特区”的方案,具体实施改革开放决策,以求取得突破,取得经验。行前,邓小平叮嘱谷牧:要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一指示,给了工作组全体同志莫大的鼓舞和力量。

  5月11日,谷牧副总理带领的中央工作组住进了广东省委招待所小岛宾馆。次日听取了两省的情况汇报后,立即在广东开展调查研究。广东省虽有许多加快经济发展的条件,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经济管理体制又不顺,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在深圳,老乡们说:1964年、1965年那个时候,我们这里的生活比香港那边好,不少香港人都跑到我们这边来,是“文化大革命”斗来斗去,把人心搞乱了、生产搞垮了、生活搞苦了,盼望中央给想个好办法,改变现在的面貌。回到广州,先是座谈务虚,统一认识。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工作组成员、两省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及主管负责人。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把广东、福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是十分正确的,同时群众热切盼望中央赶紧拿出一个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摆脱贫困的好办法,大家心里都有一种紧迫感。但对于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中央部门同地方的同志认识上有不少分歧,有时不免争得脸红脖子粗。每当有的发言出格的时候,谷牧都要批评、指正,掌握会议的正确方向。会议既有心平气和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不时又会带点火药味。但如何共同努力制订出一个好的改革开放方案来,仍是共同的心愿。

  (3)会议真刀实枪的较量是在具体制定政策阶段。首先是财政、外汇改革。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都同意实行大包干。当时在江苏等省实行的财政包干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初步经验。但是,如何包干、具体基数如何计算确定等,有明显的分歧。其次,计划、外贸、企业管理权下放到什么程度,物资、商业体制如何改革,都有激烈的争论。谷牧副总理在听取各分组讨论情况汇报后确定:总的原则要体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给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部门同志的思想要更解放一些,地方同志也要有全局观念;算账宜粗不宜细。大家要同心协力,共同为改革开放闯出一条路来。当时叶帅正在广州休假,每隔几天谷牧都要去汇报,听取意见。当时在广东省委、广州市委担任第一书记的习仲勋、杨尚昆,都担任过中央的重要职务,对地方情况又了解。这样,各方意见协调起来也容易一些。最后,两省实行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定了这样几条:(一)改革统收统支的财政、外汇管理体制,实行包干制;(二)下放计划、外贸、企业管理等权限;(三)物资、商业体制适当运用市场经济的作用;(四)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行政辖区内划出适当区域试办特区。

  (4)上述前三项改革是对原有计划经济的重大突破,是需要勇气的。试办特区更要有大无畏的胆略。首先是涉及尖锐的政治问题:特区属于什么性质?与旧中国的租界有何不同?必须给人们明确的答复。这个问题一时成为会内会外,吃饭、散步都讨论的热点问题。后来有人拿来一本《列宁选集》,查到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后,实行“租让制”时,把“租让制”定性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国家领导和控制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私合营经济也曾称为国家资本主义成分。这给大家很大的启发,认为按“租让制”定性还是可以解释通的。大家认为,我们办的特区与旧中国的“租界”有根本区别:是出口特区,区内全面行使国家主权,与在不平等条约下产生的殖民地性质的“租界”根本不同;特区是我国借鉴国际经验,更多地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扩大出口的“试验田”,完全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在特区实行以下政策:(一)特区的经济建设要以吸收外资为主、市场调节为主、扩大出口为主;(二)对外商投资实行特殊优惠税率;(三)对特区商品进出口给予方便和特殊优惠;(四)简化人员出入境手续;(五)特区企业职工实行合同制,由企业自行招聘、试用、解雇,职工工资由企业自行确定,建立职工退休养老和社会保险制度;(六)特区要设立与非特区的严格的隔离设施;(七)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福建两省制订特区的各项单行法规,规范特区各项权力和行为。

  (5)6月5日,工作组结束在广州的工作,前往汕头调研,察看了可能开辟为特区的位置。然后到福建省,具体研究讨论了福建省涉及的某些特殊问题。紧接着赶到杭州和济南,分别向陈云、李先念作了汇报。他们对提出的方案都表示赞同。

  (6)6月中旬,党中央和国务院专门开会,听取工作组的汇报。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并以1979年中央50号文件的形式下发。

  (7)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谷牧于1980年3月24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检查总结中央1979年50号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讨论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会前,由时任国家进出口委副主任的江泽民,带一个先遣组前往广东调研。他们深入乡镇、企业、商店座谈了解情况,与各级干部和群众个别交谈,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时隔仅一年,广东已大不一样,处处可见改革开放激发出来的勃勃生机,郁郁葱葱的南粤大地开始换新装。实践表明,中央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它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两省的有利条件,加快两省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的四化建设。但也明显看到两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运输等关键环节薄弱,市场供应仍较紧张;对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有关方面在一些问题上认识还不够一致,领导工作也跟不上。因此需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统一认识,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针和办法,鼓足干劲,继续前进。

    1. 基于对外开放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中国对外开放路径变迁与制度演进
    3. 对外开放与技术创新
    4. 从自我改造到相互改造:对外开放40年再审视
    5. 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的香港经济功能(1978~2007)
    6. 国门是如何打开的——中国对外开放的起步过程
    7.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
    8. 改革开放试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内情
    9. 5月16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