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制学是研究军事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当代中国军制学,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科学的繁荣而创立发展起来的军事学的一级学科。它在国家军事制度的制定实施、改革完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代中国军制学的创立
军制与军制理论随着国家及军队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兵法,研究武装力量的使用方法,包括战略、战役、战术等;二为军制(又称兵制),研究武装力量的建设问题,包括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军事装备、军事训练、军事后勤制度等内容。古人重视军制,“凡兵,制必先定”。中国许多古籍论及军制。到宋代,已形成专门研究军制的著作《历代兵制》。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推动军制发展。19世纪30年代,俄国的总参学院开始设置军制学课程。1845年,法国出版了马尔蒙撰写的《军制要论》,军制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清朝后期军制学逐渐形成。至中华民国时期,先后编著出版《军制学》、《军制学教程》、《军制学概要》、《各国军制要纲》等军制学著作和教材。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军制理论。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在一系列重要论著和讲话中阐述了军制问题,为建立当代中国的军制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刘伯承元帅就提出开展军制理论研究,并领导军事学院开始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制学讲义》。20世纪60年代初,刘伯承、叶剑英元帅又多次提出,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军制理论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在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叶剑英的支持下,1979年军事科学院组建军制研究部,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军制理论研究。1987年,编著出版了徐向前元帅题写书名的《国家军制学》和《国家军制学概说》。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与总参谋部军务部共同编纂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军制分册。1988年,军制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军事学的一级学科,之后开展了军制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军制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权威专著的出版和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是当代中国军制学创立和形成的基本标志。
当代中国军制学的发展
30多年来,随着新军事变革和军制领域进行的一系列重大调整和改革,军制研究空前活跃,军制理论迅速发展。主要反映在:1.系统开展军制基础理论研究。一大批军制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相继面世,如《国家军制学》、《军制学》、《军制学教程》、《陆军军制学》、《海军军制学》、《空军军制学》、《第二炮兵军制学》、《军队结构学》、《军队信息化制度研究》、《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制分册等。2.注重开展军制分支学科应用理论研究。进行了军队组织编制、军队人事制度、军队管理制度、兵役制度、国防经济管理制度、国防教育制度、战争动员制度、军事法制等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批论文论著。如《国防体制教程》、《武装力量体制概论》、《军队组织编制学》、《军队组织编制管理概论》、《当代军事体制变革研究》、《兵役学》、《军事法制教程》等。3.结合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展现实军制问题的研究。内容涉及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军队组织编制、军队管理制度、后备力量建设制度、兵役制度、国防经济管理体制、国防教育制度、民防制度、战争动员制度等。一大批研究论证报告、对策建议和法规议案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深入开展中国军制史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包括通史、断代史和专题史研究在内的一批中国军制史著作和论文。如通史性著作《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国军事制度史》,断代史著作《宋朝兵制初探》、《秦汉军事制度史》,专题史著作《府兵制度考释》、《军功爵制研究》等。5.广泛开展其他国家军制的研究。出版了《中外军事组织体制比较教程》、《外国兵役制度》等著作,发表了大量研究各国国防体制、军队编制、军队管理制度、战争动员制度、军衔制度等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