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重读南京
发布时间: 2010-03-11    作者:叶皓    来源:国史网 2010-03-11
  字体:(     ) 关闭窗口

南京古城楼

偏安一隅 文化繁荣

  习惯了六王毕、四海一式的思维,南京的文采风流就容易被贬低为一种偏安王朝的文化。但是,与其说是南京选择了偏安,倒不如说是我们的文化选择在南京偏安。

  习惯了六王毕、四海一式的思维,南京的文采风流就容易被贬低为一种偏安王朝的文化。但是,与其说是南京选择了偏安,倒不如说是我们的文化选择在南京偏安。回望五千年的历史,禹贡尧封、海内澄清,固然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所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不容卧榻之侧鼾声的帝王心态,也使得战乱连连,民不聊生。而文化的繁荣,需要军事的安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文学创作,甚至需要一点点政治上的悲情,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而南京既有长江天险可抵胡马,军事上得以韬光养晦;又有腹地江南,衣冠南渡之后几成天下粮仓;同时,中原的陷落,离乱的忧愁,让避居南方的汉族士大夫伤感和追念不已。有了新亭之泣,才有后世一篇篇怀古思人的金陵文章。因此,自东晋定都南京以来,中国的文化重心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千里大转移。用谭其骧先生的话来说,“……自是而后,东南人物声教之盛,遂凌驾北土而上之。从更广阔的历史角度来看,可以说历代王朝在南京偏安之时,多是文化百舸争流、群星闪耀之际。

  毫无疑问,南京首先是当之无愧的诗赋之都。早在三国时期,吴地百姓的民歌对后代五言绝句的形成就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晋偏安建康,产生了陶渊明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人。南朝偏安建康,其文运之昌,可谓空前。此时讲求平仄粘对的近体诗一举取代古风玄言,一时间名家辈出,从自信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的谢灵运,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庾信、鲍照,上承魏晋,下辟隋唐,蔚为大观。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降至隋唐,南京已经开始呈现出天下文枢之气象。诗仙李白出生于远离中原的碎叶城,而作为北边陲的汉人,南京是他心中的文化圣域,以致他曾建议迁都南京。他传世的八百多首诗,和南京有关的就有近二百首之多。南唐二主的绝美词章已经成为不朽,后主李煜更是被誉为千古词帝。眼睛甚高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也忍不住赞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矣。除了催生出中国古典诗词的大量传世名作,南京本身也已经成为被反复抒写的重要主题。纵观一部诗词史,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古都,比南京更多地被反复吟咏。

  南京还是一座群星璀璨的书画之苑。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创新定型的楷书、行书、草书,为后世万代所宗。画家顾恺之,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画有苍生来所无,《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画作气味古朴,生动流畅,成为后世工笔画的典范。几乎同时代的雕塑大师戴逵,善铸佛像及雕刻,器度巧绝百工所范。他的出现,一改汉魏以来佛像形制粗朴、不足瞻敬的风格。五代南唐间,顾闳中绘成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神摹态,登峰造极。同时,南唐画苑里群星璀璨,催生了像徐熙、董源、赵千、巨然、周文矩和王齐翰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画家,开启了北宋画坛三百年的兴盛。清三代间,南京产生了著名的以龚贤为首的八位画家,世称金陵画派。而在中国画坛上施惠无涯的教科书《芥子园画谱》,也出自南京。以至近代以降,南京画界依然大师辈出,诸如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群星灿烂。

  南京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名著之城。在这里诞生或者和这里息息相关的典籍、小说、理论作品,比比皆是。《世说新语》里知识分子的众生态,或洒脱,或执着,或狂狷,或隐逸,让后世文人追慕不已。南朝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诗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的文学创作,从坎坎伐檀式的原始随性走向日渐法度森严和成熟理性。明初,多达两万多卷的、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编撰而成。明末到清代,南京产生了许多知名文学家和一流文学作品。寓大义于才子佳人的《桃花扇》、讽世相于士子儒生的《儒林外史》,以及不朽的经典巨著《红楼梦》等等,都以南京的历史为背景,以金陵城的景物民情为素材创作而成。此外,清初学者黄太鸿《西游记证道书跋》就考证《西游记》篇中多金陵方言,而《三国演义》里龙蟠虎踞的石头城更是家喻户晓。因此,四大名著中,就有三部和南京城有关。

  南京还是一座佛教之都。公元247,孙权为印度僧人康僧会修建了江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建初寺,这也成为佛教在中国南方兴起的标志性事件。公元520年,印度僧人达摩来到南京,一苇渡江,在浦口定山寺面壁修行。而此时的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身体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记述描摹的就是当时佛教之盛。汉传佛教主要有八个大乘宗派,其中法眼宗,源于南京的清凉山;三论宗的祖庭,在南京郊区的栖霞寺;牛头宗的发祥地,是南京雨花台外的牛首山;天台宗的创始也与南京息息相关。南京也是中国最早、最多瘗藏圣物的地方,特别是最近,南京长干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其中阿育王塔供奉着佛徒们顶礼膜拜的佛顶骨舍利。明初的大报恩寺塔,近八十米纯以琉璃烧制而成,成为世界奇迹。也是在南京,从东吴到南朝,一代代译经大师翻译了大小乘佛教经典约500部,2000多卷,使南京成为全国重要的译经中心、义学基地。而被称为近代佛教复兴之父的杨仁山所创立的金陵刻经处,则一直是世界性的汉文木刻佛经出版中心,最近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南京为佛都,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

  南京是汉语史上众多成语的肇始之源。正因为南京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历史,有许多谈吐雅致、卓尔不群的风雅名士,汉语里众多的典故成语都和南京息息相关。这些成语,题材广泛,造字典雅,可称语言史上一大壮观。有雄奇壮阔者,如东山再起多难兴邦;有悲伤婉约者,如新亭对泣寄人篱下;有描摹相思者,如一往情深、”“青梅竹马”;有感叹命运者,如破镜重圆人琴俱亡。当然,更少不了和舞文弄墨相关的一目十行大笔如椽入木三分渐入佳境画龙点睛江郎才尽。其他出自南京的成语,诸如自毁长城千载难逢量体裁衣天花乱坠管中窥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等等,实在是不胜枚举。

  南京更是中国教育科技史上的重要文枢。在南京城,三国时期的学者王蕃写出了中国天文学重要著作《浑天说》,陈卓创建了全天恒星体系,南朝的祖冲之编制出了新的《大明历》,计算出了圆周率,甚至复制了指南车。南京对一部中国的科举史,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明成祖朱棣因天子守边迁都之后,留都南京依然是名符其实的天下文枢。明清两朝,六百年里江南才士辈出,以至清朝一半的状元、一半的国家官员,都出自金陵城的乡试。南闱之盛,曾经让北京黯然失色。曾国藩生平引为自傲的,不是率湘军子弟克复金陵,也不是以汉人而封一等侯爵,而是能够座主南闱,在金陵城开科取士,看天下英才尽入其彀!

  这些文化史上的辉煌,这些南京人物、南京现象,无不是被所谓偏安一隅的金陵之山、建康之水所滋养。

  成败功业,易归尘土;道德文章,能照千秋。疆土和征服,从来不是历史的全部;文明和文化,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功业辉煌如成吉思汗者,金戈铁马,纵横踏欧亚大陆,征服的疆土须以经纬度来衡量,诚可谓人类史上最成功的疆域扩张者。然而,没有文化的支撑,再大的功业也只是过眼云烟。蒙元帝国,至今几乎无迹可寻。而曾经偏安的南京,已不止是一座大地上的千年古都,更是永筑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折射着我们文化里最优雅气质、最高贵品德、最聪敏才华的记忆符号。

    1. 1949年前后南京社会救济的变迁与重构
    2. 为城市的文化自觉鼓与呼
    3. 南京把养老建设列入政府考核
    4. 全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5. 南京优先扶持综合利用
    6. 解疑释惑:对南京挖掘疑似陈文帝陵几个疑问的回答
    7. 南京首例H7N9确诊详情披露 一患者昏迷7天恢复神志
    8. 毕晓哲:南京医改“一步到位”体现公平理念
    9. 政府微博背后的“80后”“90后”
    10. 南京将“黑尾巴”车拒之城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