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建国初期内蒙古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
发布时间: 2009-09-04    作者:    来源:中国期刊网 2009-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各地加强了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普遍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立起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并由此逐步过渡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极大地促进了内蒙古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开展了革命斗争,建立了党的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内蒙古西部绥远省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抗战胜利前夕,在绥远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成立了绥蒙政府(19496,改称绥远省人民政府驻绥东解放区)。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全面开展了内蒙古地区的工作。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指引下,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 19474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隆重召开。51,会议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194912月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内蒙古东部地区逐步获得解放,陆续建立起各盟、市、旗、县、区的人民政权。在完成农村土地改革和牧区民主改革的基础上,在广大的农村牧区普遍建立起了村级人民政权。1949919,绥远省宣告和平解放。9月底,内蒙古全境获得彻底解放。从此,开辟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

  按照党中央制定的“团结一致,力求进步,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政策,为建设新绥远而奋斗”[1](67)的方针,绥远省和平解放后,立即开展了建设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工作。19491023,毛主席在北平接见傅作义和中共绥远省委书记高克林等人时指出,绥远不搞军事管制;成立军政委员会,直属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省政府、省军区归军政委员会领导。1227,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1231,在绥远省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驻绥东解放区的绥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民党的绥远省政府合并。195011,组成了新的绥远省人民政府。新的绥远省人民政府成立不久,便进行了对省以下各级旧政权的改造工作。在改造旧政权的工作中,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起义人员团结使用,教育改造的政策。具体采取4种方法: ()大胆使用起义干部,使他们有职有权,一视同仁,并在工作中给予具体帮助。()从思想上、工作上对起义人员的错误、缺点,适当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实际工作中,从群众运动中锻炼考验起义干部,使他们多了解群众的痛苦和要求,建立阶级观点。()工作中的成绩和错误,适当地对起义人员进行表扬与批评,适当地调整与提拔;对个别屡教不改,为非作恶的坏分子予以惩处或清洗。起义人员只要愿意接受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愿意为人民服务,都给予适当安排,团结他们共同开展工作。大多数起义干部都能够自觉接受教育和改造,积极地为人民服务。

  通过改造旧政权,全省各盟、旗及专署、市县、区的人民政权先后成立。接着,绥远省又在广大的乡村及城镇的街道广泛开展了政权建设工作。

  保甲制度是国民党政权统治压迫人民的工具。解放前,绥远国民党统治区普遍设立保甲组织,: 10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相邻各保设保长联合办公处,简称联保。在政治上,保甲人员可以随意欺压人民,强迫人民群众服从国民党统治。在经济上,保甲人员向人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以巩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此外,保甲人员可以任意向人民敲诈勒索,中饱私囊。绥远各族人民对保甲制度早已深恶痛绝。解放后,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普遍建立,绥远省人民政府于195097日发布《关于废保建政工作的指示》指出:保甲制度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层组织,广大人民在保甲制度下,苦难深重,受祸已久。为了解除人民痛苦,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及贯彻民主政权的体制,在绥远新解放地区对于保甲制度必须全部彻底废除。指示规定:原保甲人员在解放后停止非法活动,在废保建政中诚心悔悟者,一律不加追究。接着,省人民政府又发出《关于建立村政权的补充指示》,规定:各自然村应将全体居民适当划分成居民小组,以原来的2个保或3个保合编为一个行政村。随后,废保建政工作在全省各地全面展开。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绥远省的废保建政工作圆满完成。在广大的农村共废除了1489个保,建立了849个行政村的民主政权,在城镇建立起37个街、290个闾的基层政权组织[2](520)。保甲制度的彻底废除,取消了国民党反动派套在人民群众身上的枷锁;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又使各族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政府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绥远地区生产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1. 内蒙古:绿色变革
    2. 内蒙古:积极建设绿色能源基地
    3. 内蒙古92.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或较好
    4. 内蒙古减少草原退化沙化面积2亿亩
    5. 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逐步实现
    6. 1957年内蒙古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探析
    7. 试论内蒙古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
    8. 新中国成立前后浙江省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
    9. 塑造“主人翁”:新中国初期乡村普选过程中的国家意识构建
    10. “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