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内蒙古:积极建设绿色能源基地
发布时间: 2010-04-08    作者:王秉军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4-08
  字体:(     ) 关闭窗口

  发展绿色能源,应对气候变化,正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发达国家更是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全力推动,以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制高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以及能源生产、消费较大的国家,发展新能源势在必行。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利用优势条件,积极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取得了一定成效。

  着眼全局,深刻认识建设绿色能源基地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而且对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对气候和环境等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能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发展绿色能源的重要载体,就是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同时,我国能源主要生产地和主要消费地空间距离遥远,提高能源输送的效益和效率,需要从目前的运煤到负荷中心办电厂向从能源基地向负荷中心送电转变。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就地发电、输送电能,有利于实现这种转变,从而优化能源供应方式。内蒙古是全国绿色能源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发展绿色能源潜力巨大。同时,内蒙古与能源消费中心京津冀及东北、华东、华中地区较近,输电距离在合理经济半径内,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宏观效益显著。

  发挥优势,多措并举推动绿色能源基地建设。一是实现煤炭大规模就地转化。内蒙古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为了减轻煤炭外送压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内蒙古大力推进煤炭的洁净利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地下煤气化、煤制甲醇和二甲醚等产业均居全国首位。二是打造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煤及矿产资源的加工转化,推广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目前已形成煤—电—煤化工—深加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煤—电—工业硅—多晶硅—光伏发电组件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综合成本,增强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这些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都经受住了市场变化的考验,显示出竞争优势。三是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内蒙古风、光资源丰富,绿色能源开发成本低廉,具备较强竞争优势。比如,风能资源总储量8.98亿千瓦,占我国陆地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的50%,居全国首位;全区12个盟市基本都具备建设百万千瓦级甚至千万千瓦级以上风电场的条件。从这一实际出发,内蒙古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有关政策,全面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目前,风电装机已达300万千瓦,风电和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区上下发展绿色能源的意识;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对绿色能源的投入比重逐年提高;推进科技创新,集中突破一些关键技术。

  谋划长远,认真研究解决绿色能源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大规模开发利用绿色能源资源,不仅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而且对全国的能源和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随着可再生能源法、清洁能源配额制、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的陆续出台,我国发展绿色能源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内蒙古必须抓住机遇,认真研究解决绿色能源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完善总体规划、理顺体制机制、避免重复建设等。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外送通道建设。因为开发利用绿色能源资源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有远距离、大能力输电通道,将电能送到负荷中心,容入大电网。在这个问题上,既需要内蒙古积极努力,更需要各方面大力支持和配合。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1. 沉醉歌海舞乡的文化之魅
    2. 内蒙古:心往一处想 事往实处干
    3. 习近平给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一连官兵回信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棚改提速 50万群众将圆“安居梦”
    5. 内蒙古农牧区户户通电
    6. 内蒙古:足不出村享受金融服务
    7. 内蒙古为煤炭业“减负”
    8. 内蒙古着力煤炭资源深加工
    9. 看内蒙古如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
    10. 内蒙古:绿色变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