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8月,张国华、谭冠三率领的18军指挥机关即将向拉萨开进。在百忙之中的邓小平同志迅速派胥光义②同志从重庆赶往昌都,向18军传达他对下一步进藏工作的指示。18军军长兼西藏工委书记的张国华在工作笔记中写下:“邓政委7月2日对西藏工委的指示”,其主要内容是:
1、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应该紧紧掌握住一个“稳”字,一切问题的处理必须是稳步前进,就是说,要摸着石头过河,不要事事都想一下搞出伟大的成绩来。西藏目前的干部应该是越少越精干为好。而且目前派下去的干部管的事要越少越好,免使藏人看到我们事事都想管,致使帝国主义分子和反动派借此造谣离间我们同藏族的关系。
2、目前西藏应大力开展统战工作,组织精干的文工团队,广泛宣传和平协议。派下去的干部,除宣传协议,团结与争取上层分子外,更重要的是调查研究情况,不是一去就马上将十七条协议都一下搬出来执行,要知道对十七条协议的执行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组织过程,要较长时间才有可能贯彻。应知道毛主席所说“三年后的改革”,是要看条件成熟后,就是条件成熟了,改革时还要国家拿出钱来,将贵族们养起来,使群众摆脱封建压迫和痛苦,以利发展经济,而不是也不能采用内地斗地主一样的办法。因为这里边有民族问题。
3、由于以上形势,机关干部第一步不宜多去,主要防止补给困难,而造成事事被动。尤其第一批入藏人员,要力求精干,带进去的人员,要少带不带。目前主要是去点战斗部队。大力修筑康藏公路,并且力求标准,所需经费,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要浪费,用之适当。[5]
10月7日,18军尚在进军途中,邓小平、贺龙又电示张国华,部队在西藏的驻防地,既要有利于争取上层,又有利于部队进行农业生产。[13]西南局对进藏部队寄予很大希望,部队在西藏既要当好工作队,又要成为一支能够自己提供一定补给的生产队,还要随时做好保卫国防的战斗队。后来,西藏军区在拉萨成立,邓小平致电要求他的部下,西藏军区的成立要以庄严朴素为主,不宜过事铺张。[14]1951年10月26日,张国华率领的部队历时4个月,行军二千多公里,战胜了严寒、风雪、空气稀薄等恶劣自然环境,克服了长途行军中的补给困难和疾病,终于从甘孜抵达拉萨。我军先遣部队以及拉萨2万多市民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为18军指挥部的到来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此后,青海、新疆的入藏部队也先后到达拉萨和预定地区,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屋脊,西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邓小平同志主持西南局工作期间,对西藏的和平解放倾注了大量精力,他对18军入藏寄予无限的关心的期望。西南局自承担进军西藏的任务后,邓小平对进军的准备、政策、步骤和完成进军后的工作等事无巨细,一丝不苟,真正体现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才智。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这也是党中央英明决策的胜利。邓小平作为决策者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工作,为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为西藏各民族回到祖国的大家庭中做出了贡献。
注释:①西藏地方当局调集藏军总兵力的绝大多数扼守金沙江西岸,实际上是以卵击石。早在1950年9月4日,西藏噶伦阿沛·阿旺晋美到昌都兼任总管时,曾目睹昌都地区“因时世浑浊,民不堪命,这里有的宗(即相当于县)内仅有7、8户还有糌粑,其余全以食元根为生,乞丐成群,景象凄凉”的窘迫处镜。所以,他向噶厦建议:“应停止进攻,汉藏双方最好和平解决。如果不行,也应先从边境一带撤出所有部队。”此时的噶厦,分裂势力当道,阿沛的建议得不到采纳。参见《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
②胥光义,四川省平昌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后勤部部长,时任进军西藏支援司令部政委。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2001·
[2]刘伯承·在重庆市庆祝西南解放大会上的讲话(1950)[A]·四川省档案馆编·西南军政委员会纪事[Z]·2001·
[3]邓小平·团结起来,战胜困难[Z]·1950年1月在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四川省档案馆编·西南军政委员会纪事[Z]·2001·
[4]西南军政委员会纪事[M]·四川省档案馆·2001;郝智慧·邓小平军事生涯[M]·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96·
[5]转引自赵慎应·张国华将军在西藏[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
[6]四川省档案馆·西南军政委员会纪事[M]·2001·
[7]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4·p·167、166·
[8]转引自郭林祥著·“陆上台湾”覆灭记:黑水芦花剿匪纪实[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9]重庆党研室·邓小平与大西南[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0]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1949~1966)[M]·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
[11]曾却扎·巴塘人民支援十八军进藏[A]·康巴军魂[Z]·四川省甘孜军分区编,2000·
[12]邓小平与西藏的和平解放[A]·邓小平与大西南[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3]杨维周·铭刻在西藏人民心中的丰碑[J]·西藏党史资料·1997(2)·中共西藏党史工委编.
[14]四川省档案馆·西南军政委员会纪事[Z]·200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5卷(2004年8月第8期)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