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共中央《公开信》发表30年来人口计生工作述评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成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30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妇女总和生育率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5.8下降并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据统计,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5亿。如果维持20世纪70年代初的生育水平,我国现有人口将超过17亿。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个充分酝酿、慎重决策和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它经历了从开启计划生育事业、确立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发展道路。
实行计划生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实践,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减少、妇女地位改善和人口素质提升;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离不开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人口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心血汗水,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配合,这其中,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
人类发展指数迅速上升 人民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人口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人类发展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它涵盖了经济水平、知识水平、健康水平和生态水平等多项内容。30年来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增长了近50个百分点,是世界上人类发展指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在世界排名第92位,居于中等发展水平。
据介绍,30年来,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8.6%,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人口抚养比下降1/3左右,创造了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对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贡献率达1/4以上。
同时,我国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从改革开放初的4.5年提高到8.5年,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前的2.5亿减少到400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