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抗美援朝运动 >>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
在“抗美援朝号电炉”旁
发布时间: 2010-07-30    作者:冯振唐    来源:人民日报 1951-11-04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在“抗美援朝号电炉”旁

  作者:冯振唐

  日期:1951.11.04

  版次:4

  正文:

  我们工作、学习在“抗美援朝号电炉”旁,已经有十个月了。我们的产量月月上升,月月超过任务。

  我们这个炼钢炉是去年八月建立的。乍一上来,三班五十七个人,一人一个心思。抗美援朝运动一起来,大伙开会、座谈、回忆、诉苦,五十七个人抱一颗心,都说:“一想到抗美援朝,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从此小组像一条线,这边牵一下,那头就动起来。十二月份,孙工程师提出合理化建议,把炉腔容量扩大。大伙提出竞赛口号:“多出一根钢,多打死一个美国鬼子。”生产效率提高,一月份的任务在十四天就完成了。上级送给一个光荣称号:“抗美援朝号电炉”。

  我们决心不辜负这个光荣称号。八个月来,我们创造了四次大的新纪录,二十三次普通新纪录,改进技术十八次,提出了十二件合理化建议;提前一个月零八天完成上半年的生产任务。八月份我们又热修炼钢炉。以前修炉要一百二十小时,这次只花了二十小时。同志们都抢先闯进八百多度高温的炉子去。

  在“抗美援朝号电炉”旁,我们订立了爱国公约。我们每天读报半小时。我们最爱读朝鲜通讯,最关心志愿军在朝鲜的消息,我们看看我们火红的钢水,盼望这些钢能够早点送到志愿军手中,狠狠打击美国鬼子。

  在“抗美援朝号电炉”旁,我们每星期开一次会检查爱国公约。面对着这一炉火红的钢,我们好像面对着朝鲜前线的志愿军。工作得不够好的同志都进行了自我批评,保证要坚决完成国家的任务。

  在“抗美援朝号电炉”旁,我们用功地学习技术。我们中间原来没有炼钢技工,现在有四个人成为正式技工、三个人是半成工了。造炉底座技工由一人培养到九人,浇注技工由一人培养到了三人。

    1. 工人农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有巨大贡献
    2. 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人福利问题探析
    3. 东北北京南京工人农民学生竞赛生产加紧学习捐献物资
    4. 习近平:技术人员和工人是企业最宝贵财富|与工人合影
    5. 华东及重庆等地工人 决心加紧生产保证抗美援朝胜利
    6. 习近平: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看望下岗再就业工人
    7. 抗美援朝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造
    8. 论抗美援朝运动中妇女组织的社会动员
    9. 对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10. 论抗美援朝运动中民众的爱国情感教育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