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抗美援朝运动 >>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外交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有力地鼓励了我们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观礼代表团团长狄特向我国人民告别
发布时间: 2010-07-3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1951-11-22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有力地鼓励了我们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观礼代表团团长狄特向我国人民告别

  日期:1951.11.22

  版次:4

  正文:

  编者按:应邀参加我国国庆节庆祝典礼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观礼代表团团长阿道夫·狄特离北京返国前夕,发表书面谈话,向我国人民告别。下面是书面谈话的全文。

  承中国六大人民团体的盛意邀请,我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代表们来此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周年的国庆盛典,接着并到许多城市和农村去参观访问,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经历。

  不能忘怀的是那个晚上,当我们被允许将我国人民的敬意带给毛泽东主席,他和我们握手的时候。在我们起程回国以前,我们要向中国政府,向邀请我们并给我们以机会来到中国的六大人民团体,向全中国人民表示我们对他们所给予我们的无尽的友谊的感谢之忱。

  在中国,我们不但增长了许多见识,而且对于争取我们祖国的统一和世界和平的斗争来说,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东西。我们访问过许多城市和农村,我们曾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工人与农民、妇女与青年、作家、艺术家与学生们谈过话。中国人民已经从多年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已经站立起来,并且决心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保卫自己争取得来的胜利。

  人们常常问到我们关于德国的一切,关于西德的重新武装,关于德国怎样实现统一,关于我们的建设,关于经济计划的完成,关于我们劳动模范们的工作。到处我们都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坚固的友谊,它把我们两国人民和两国政府在进行民主建设,特别是在进行争取和平的共同斗争中团结了起来。

  我们和由朝鲜归来的以及将到朝鲜前线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们的会面,对于我们是一种有力的鼓励,鼓励我们在自己国内更多地为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斗争。在抗美援朝的斗争中,中国人民站在最前线。劳动人民以全力支持人民政府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在它们的领导下,工人和农民踏着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对毛泽东主席的强烈的爱戴,弥漫在中国各城市、农村和工厂中。

  德国代表团清楚地看到:土地改革和工会法的贯彻执行,劳动保险条例的公布,婚姻法的实施和物价的稳定,肃清了中国社会上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工人和农民享受着自己工作的果实。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工人那里感觉到他们争取新的高度的工作成绩的坚决意志。我们看见:劳动模范们怎样为增加生产而提高工作效率,并怎样提出改良建议;农民们怎样为拥护他们的政府而提高农业生产。天津的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工业和农业,工人和农民们怎样在巩固的团结中克服了一切困难。

  中国不仅在为自己而工作和战斗,同时也保卫了世界的和平。在这个斗争中,我们和全世界和平阵营的战士们紧紧地团结在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的领导之下。

  我们代表团回国以后将报道中国人民的工作和成就,他们的伟大无比的力量以及对胜利的信心,借使我国人民在争取统一与和平的斗争中得到鼓励,得到更多的力量。

  我们深深地感谢热情招待我们的主人们。

  我们预祝中国人民、毛泽东主席和人民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三年内,在建设上或保卫和平的斗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1.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系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
    2. 中国已与46国家签订领事条约
    3. 中国,必将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更好发展!
    4. 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绿色动力
    5. 普惠性是中国减贫一大秘诀
    6. 刘须宽: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及实践
    7. “至少每年来一次中国”续写中法友谊新篇章
    8. 中国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9. 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方位
    10. 高考40年:知识改变中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