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
发布时间: 2009-09-15    作者:徐崇温    来源:党的文献 2009-08-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30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三个重新概括为四个,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问题的前面,冠以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个新概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却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导致种种失误和偏差的产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路线和党风学风上进行拨乱反正,确立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思想前提。

一、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便是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人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如在1985828日会见外宾的谈话中说:“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在1989516日会见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谈话中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1页。]在1988622日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这仍然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信条。”[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编《邓小平哲学思想(摘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0页。 ]

   邓小平在这里反复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包含有两个含义:第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的意义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也就是要探索和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又特指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意义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是要探索和回答怎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主要探索和回答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存在的这方面的三个问题: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怎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为什么说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多年来人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呢?这个问题抽象地看来似乎难以理解,可是,如果把它放到实际生活中去,就一目了然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革命的科学,是行动指南。毛泽东也指出,不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个别字句看作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圣药。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林彪一伙大搞个人迷信,鼓吹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毛泽东去世以后,又有人提出要用“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去对待毛泽东的言论,企图照抄照搬毛泽东晚年的个别论断,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通过先后两次、从两个角度批评“两个凡是”来阐明问题:一次是邓小平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同毛泽东的个别论断明确地区别开来,强调要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由此构成的科学体系上把握毛泽东思想,而不应该把它肢解、割裂开来,把毛泽东的个别论断绝对化、神圣化。邓小平指出:“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至于个别的论断,那么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217143页。]另一次是邓小平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强调指出:即使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谈得上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66118页。 ]

  这样,邓小平就从基本原理、科学体系与个别论断,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两个角度,回答了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三、怎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毛泽东关于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经济特区发展
    4. 在推动大众化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5.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品格特征论略
    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8. 毛泽东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
    9. 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
    10.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