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世纪,党中央又一次就经济特区发展作出科学判断,寄予殷切期望……
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党中央登高望远,着眼全局,引领经济特区稳步迈向科学发展之路
2010年2月14日,正逢农历大年初一。霏霏细雨滋润着八闽大地,美丽的厦门岛生机勃发。在阖家团聚的节日里,胡锦涛用整整两天时间,进企业、到码头、下工地、观焰火、见劳模,给厦门人民送去新春祝福,对经济特区发展寄予殷切希望。
胡锦涛对经济特区非常熟悉,十分关心。20世纪90年代,他就曾多次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考察。今年春节的厦门之行,又让经济特区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备受鼓舞……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经济特区发展,坚定支持经济特区发展——
新世纪之初,在高歌猛进20多年之后,中国步入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全新的课题,全新的挑战,同样摆在每个经济特区面前。
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特区之路该怎样走?
志存高远,方能掌握主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为经济特区长远发展确定了根本指针——
2003年4月中旬,胡锦涛来到广东深圳等地考察,把握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发展律动。他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包括经济特区在内的东部地区“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
总书记明确提出协调发展的要求,格外引人注目……
一年之后的2004年12月,胡锦涛再次到广东考察,第一站是珠海。总书记就推动科学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抓住全球产业调整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失时机地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
“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引进技术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紧密结合起来”;
“确保群众合理的利益要求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书记的讲话既立足经济特区当前实际情况,又充分考虑了经济特区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6年1月,胡锦涛到福建厦门等地考察,实地了解当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5天考察行程,多次重要讲话,始终紧扣科学发展这一根本要求——
“必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总书记高屋建瓴的重要讲话,为经济特区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航向。
2008年4月的海南岛,处处蓝天丽日、椰风海韵,一派迷人的热带风光。在海南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胡锦涛第三次来到这片土地。考察中,他对海南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殷切希望海南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突出优势。胡锦涛非常关注海南生态环境,考察期间反复强调:一定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坚持生态立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