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东风唤得大地春——党中央关心经济特区纪实
发布时间: 2010-09-08    作者:凌广志 王传真 邹声文    来源:新华社 2010-09-08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经济特区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亲赴南方,考察指导经济特区建设发展——

  南国春早。1984年1月24日至2月15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深圳、珠海、厦门3个经济特区,对经济特区建设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欣然分别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回到北京,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的经济特区之行和高屋建瓴、切中肯綮的重要谈话,是对刚刚起步的经济特区的巨大支持,更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政治信号……

  宏阔的历史画卷上,中国共产党人以有力笔触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

  1984年5月,宣布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1988年4月13日,海南正式改制为省并划定海南省为经济特区;1990年4月,宣布开发浦东、开放浦东……

  1992年1月19日上午9时,一列火车徐徐驶进深圳火车站,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再次踏上经济特区的热土。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邓小平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讲话——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如阵阵春雷,回荡大地;如黄钟大吕,使人猛醒。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终始关心着经济特区发展——

  1990年5月,江泽民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中央关于兴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在海南实行的各项政策不变。”

  一个月后,江泽民来到广东,用9天时间考察了汕头、深圳、珠海3个经济特区。他指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办好经济特区,搞好沿海对外开放,这是关系祖国未来、荫及子孙后代的一个大政策,我们决不动摇,决不改变。”

  5个月后,江泽民再次来到南海之滨,出席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0周年招待会。他强调:“经济特区的有关政策,党和国家要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面对种种艰难挑战,经济特区以极大勇气向前推进——

  “股票市场问题,应该让深圳继续试验”——在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坚定支持下,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运行;1991年7月,国家批准深交所正式开业。

  1992年7月1日,授权深圳市制定法规和规章的议案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获得通过。首次授予一个经济特区立法权,又一次向世界显示了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的勇气和决心……

  然而,此时的经济特区正面临一个重要关口——

  从计划经济体制快速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席卷中国大地,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全国加速形成,其他地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特区究竟还“特”不“特”?经济特区未来之路该怎么走?

  关键时刻,1994年6月,江泽民特地来到深圳、珠海考察。在谈到要坚定不移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时,他明确指出:“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不变。”他还勉励经济特区干部群众:经济特区发展已进入一个提高整体素质、增创优势的新阶段,希望经济特区人民通过深化各项改革,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决心不变”、“基本政策不变”、“地位和作用不变”——肯定的答案,让经济特区干部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明确的要求,为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如何发展再次指明了方向。

  此后,江泽民又多次前往经济特区,为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的经济特区鼓劲——

  1995年12月,他再次到深圳考察,希望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增创各个方面的新优势,更好地发挥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作用,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促进作用”。

  2000年2月,江泽民又一次来到深圳考察,对深圳及其他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给予高度肯定。

  同年11月,江泽民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庆祝大会。他在讲话中强调:“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 深圳前海推出百余项创新举措
    2. “四华一启”托起深圳创新发展
    3. 深圳车改,新体制里的老问题
    4. 创新,深圳为什么行
    5. 加快将深圳建成一流法治城市
    6. 深圳市启动文明家庭评选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7. 以深圳为例——探索现代城市管理之路
    8. 教育信息化的“深圳质量”
    9. 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的思考
    10. 继续承担突破性改革重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