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 2010-08-06    作者:周国富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8-06
  字体:(     ) 关闭窗口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批判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深刻变革。

  生态文明作为崭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以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型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目标的统领下是辩证统一、有机统一的,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航仪和方向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但也付出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代价。生态文明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评判标准、目标方向、路径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必须体现生态文明的精神,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与生态权益的有机统一。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建设生态文明蕴藏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生态文明拓展了新兴产业的成长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空间、突破贸易壁垒的国际市场空间。建设生态文明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加大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新能源开发项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无论对眼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成果和结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可用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人的生活生命质量三大标准来检验衡量,归根到底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从粗放增长转变为集约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断壮大,必然表现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凝结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可以这样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什么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会提高到什么层次。没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建设生态文明是系统工程,是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倡导生态文化,认真落实生态保护各项举措。

  第一,唱好“主题曲”,树立发展与保护相统一、“绿韵”与“红脉”相融合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是经济—社会—自然的复合巨系统,是人类行为的社会生态、物质代谢的经济生态和环境友好的自然生态的有机结合,是“绿韵”与“红脉”的融合,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所谓“绿韵”,是指蓝天、绿野、沃土、碧水和清新的空气等优美的自然环境。所谓“红脉”,是指由产业、交通、城镇、文脉等构成的人化世界,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的生命生活质量的共同提升,实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人文发展水平的协调共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执政党执政能力水平的互促提高。

    1. 中国森林建设之路(1949~2013)
    2. 刘国新:深刻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论断
    3. 生态文明建设
    4.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喝彩
    5. 生态文明建设亟须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
    6.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析
    7.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集体学习
    8. 《求是》发表马凯文章: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9. 贾庆林: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
    10. 李克强致贺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汪洋出席开幕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