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综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应坚持哪些重要原则、把握哪些着力点?围绕这些问题,学术理论界近年来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成果。目前,生态文明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建设生态文明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生态文明。有专家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努力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它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进步状态。也有专家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制度成果的总和。还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
综合而言,学者们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的总和。从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生态文明是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对传统的盲目发展生产力、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观的纠正。以我国发展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长期形成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地区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在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逐步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应坚持的重要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生态文明作出过直接论述,但在他们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论述,比如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分析和批判、对劳动异化与自然异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和分析、对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关系的思考和阐述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分析和应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当前,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和观点的研究,并用以剖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