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当前,我们应在继续巩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趋势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回升向好,短期调控相机抉择
2009年,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7%。2010年,我国经济走势将继续向好。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内部增长潜力巨大,潜在增长率可保持在9%左右。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增长潜力、去年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在今年的延续作用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势头,结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的模型预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回升到9%以上,出口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控制在3%。如果世界经济复苏更为有力,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10%。
由于世界经济还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所以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个政策基调是非常清晰的。宏观调控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相机抉择,即使总的政策基调不变,也需要根据短期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如果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是转折性变化,就需要及时改变宏观调控方向,也就是改变政策基调。最近两年来的宏观调控取向变化,就体现了短期内相机抉择的特点。2008年初,宏观调控政策基调还是“两防”(防过热、防通胀),到7月份变成“一保一防”(保增长、防通胀),到11月份明确改为“一保”(保增长)。2009年的宏观调控基调进一步明确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激发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潜力,弥补出口急剧减少造成的明显外需缺口,超额完成了经济增长“保八”的预期目标。这是我国及时有效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范例。
今年,如果我国经济各方面的指标继续向好,而且比较平衡,经济刺激政策就可以放松力度,逐渐淡化。很多人担心,2008年11月开始的货币信贷猛增势头,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和银行呆坏账风险。事实上,有关方面一直在密切监测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指数,随时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回收货币流动性。2009年6月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回暖逐步明朗,当月贷款增加额大幅减少;到了11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注意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发行央票、提高央票利率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拨备率等一系列调控措施。这些措施仍属于管理通胀预期的动态微调,而不是宏观经济政策基调的转变,并不表明宏观调控重点转为抑制通胀。在把握政策基调的同时,及时预调,动态微调,并使之常态化,这是宏观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
|